連日本人都注意到了一個新的情況:中國留學生正在“退化”。

據日本JBPress新聞網站報道,現在來自中國的90後富二代留學生增多,打破了過去中國留學生“有上進心又優秀”的形象。他們“兜裏錢一大把”,但缺乏自主能力,沒有上進心,遊手好閒,沉迷於玩樂購物。文章最後還問道:在家長溺愛和金錢里長大的他們會把未來中國變成什麼樣呢?

日本人問,在溺愛和金錢里長大的他們,會把中國變成什麼樣?

由日本人提出的這個問題是沉重的,嚴肅的。中國人自己也不斷提出這個問題,並在持續的觀察和反思中反覆修正對它的回答。並不誇張地說,這是當下中國社會最深沉的擔憂之一。那麼,問題到底有多嚴重?還是我們杞人憂天了?

留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下降,這大概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導致留學經歷的含金量在下降,出現了海龜變海帶的現象。尤其對那些從不知名的海外大學畢業回國的留學生,大家都會先入爲主地認爲就是野雞大學,從而多了一分偏見。當然,確實有不少真的是野雞大學。

另一方面,在經過用人單位的實際檢驗之後,很多海龜在工作中展現出的能力和水平,與單位和社會對他們的期待,有着較大的落差,令人失望。漸漸地,海龜不但失去了過去的光環,反而被貼上相對負面的標籤。

日本人問,在溺愛和金錢里長大的他們,會把中國變成什麼樣?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並不複雜。留學的門檻比以前低了很多,手裏有點錢的中國人比以前多了很多。經濟中等偏上的中國家庭,都有能力把孩子送出國留學,更不要說“富二代”“官二代”。有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送出去了。在他們中間,的確還有品學兼優的,但難免良莠不齊,其中還有部分是品學皆劣,給整個留學生羣體的臉上抹了黑。

留學生即使出了國,也帶着國內深深的烙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不同特點,有積極面,也有消極面。90後00後,成長於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階段,他們沒有物質匱乏時代的記憶,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還對他們三觀的形成,造成了複雜的影響。

在這一代年輕人中,各種毒雞湯一度大量流行,比如“沒有誰的人生本該經歷蹉跎”等等,如果說得嚴重一點,毒雞湯背後的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小資情調正在不斷消磨篡改中華民族的意志、觀念和認知,這是對民族有生力量的損耗。物質生活的提高並不意味着要放棄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這完全是消極、頹廢、退化的表現,根子還是暴發戶心態。

中國新一代留學生,包括國內年輕人的“退化”表現,應該引起重視。好逸惡勞、沒有上進心,無論在哪兒,都是民族精神的腐蝕劑。中國的未來,決不可能一勞永逸地從父輩繼承下來,更不可能從天上掉下來,只能靠一代代人接力奮鬥出來。

日本人問,在溺愛和金錢里長大的他們,會把中國變成什麼樣?

不過,也不必誇大這部分人的代表性。在我看來,他們仍然屬於少數。更多的中國年輕人都認識到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他們也在身體力行。而且,與上一代相比,他們的視野更開闊,知識更豐富,也更加自信從容。真正的希望在他們身上。

未來的中國一定會更加繁榮富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