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改造”,這一着眼於家庭裝修翻新的項目,這兩年已十分流行。不過,在今年富陽區啓動的“美麗樓道我的家,鄰里共創文明城”評選活動中,一處由32名業主共同完成的“公共空間改造”,着實讓人驚豔了一把——

在這裏,業主進出大樓不用按鈴或掏鑰匙,直接“刷臉”識別;一幅江南水鄉油墨畫懸掛在牆上,打開才知道,裏面是曾經裸露在外的七八個電錶;靠窗有供居民歇歇腳聊聊家常的藤編茶座,茶几上的吊蘭綠意盎然……

這麼美的樓道在哪裏?又是怎麼打造出來的?事情還得從今年上半年說起。

“我們春江花園小區建成已有10多年了,雖是封閉式小區,但時間久了‘髒亂差’現象難以避免,就連防盜門這些安保裝置也沒以前靈敏了。”今年上半年,春江花園小區景觀樓7號的業主夏曉冬和3名熱心業主成立改造工程小團隊,經過一個多月的溝通,改造公共樓道的提議得到了整幢樓32戶業主的支持。一條條意見、建議在樓道業主微信羣中匯聚,每戶分攤2000多元的改造資金也很快到位。

吊頂刷乳膠漆前的點鏽工藝不能省、機房空調要隱蔽走管、外機抬高杜絕熱風襲、家風家訓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上牆……雖然有專業的工程公司代爲執行,但對改造細節的考量與監督,業主們每天都盯得牢牢的。

“有一次,住在18樓的一位八旬老人在樓道前散步,突然腿腳不適,路過鄰居馬上與保安一起將他攙扶到就近的監控室休息,並上樓通知家屬。”正是這個事情,讓夏曉冬產生了在樓道門廳內設置休息座椅的想法。

樓道改造工程於5月21日正式啓動,經過50天的精雕細琢,實現了“由暗到亮,由窄到寬,由髒到淨”的蝶變。樓道改造完成後,玻璃門上原先的張貼物也清除一空,可是透明的玻璃門卻讓一位阿姨撞上了,開廣告公司的老趙知道後,兩日內就設計並張貼了鄰里和諧提示語,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樓道換了‘畫風’,居民心情美麗了。”夏曉冬說,爲了能讓樓道“天天美、年年新”,業主們在微信羣內發起認領活動,得到了許多人的積極響應。有人認領綠植,有人認領休息區座椅,有人認領滅煙垃圾筒。更有新搬來的業主,讓自家的裝修隊清運了改造工程產生的部分建築垃圾,幫助安裝配電箱覆蓋畫,並承擔了觀光電梯基坑粉刷費用。

春江花園小區“最美樓道”誕生後,吸引了不少其他樓道的居民前來參觀。“看到改造效果這麼好,旁邊的幾個樓道居民已多次來7號樓取經,前兩天6號樓也開始施工了,不久之後‘最美樓道’將有姐妹版了。”春江花園所在的江濱社區黨委書記陸麗霞說,社區還將在居民小區因勢利導,把“自家門”“樓道門”“小區門”三道門貫通起來,形成“關門是小家,開門是大家”的鄰里關係。

(新聞來源:杭州日報,原標題《富陽業主自己動手改造公共空間 樓道還可以美成這樣!》,原作者駱炳浩 通訊員 王驕陽。編輯張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