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酿丸子

因为3岁小孩的一句话,朱元璋死后,后宫嫔妃只有张美人幸免于难

以心换心的交往方式对于唯利是图的现代社会来说有点奢侈,在封建社会时就更明显了,在那个时代,性命丢了都是别人一句话的事情。所以见风使舵、落井下石的人不在少数,真心就更不值一提了。

但是小孩子就不一样了,天真无邪,没有大人们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思想。只懂得用自己最好的那一颗心来对待别人。只有经历了各种险恶之后才会变得尖锐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

其实小编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对的,毕竟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自己才不会背叛自己。

皇家最是无情,这句话说的很对。皇帝是一个国家的权力象征者,只有讨好了皇帝才能得到生命保障。自己的命运却要别人来决定,这就是生在封建社会时的悲哀吧。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死时,留下一道圣旨,让所有的妃嫔为他陪葬,只有张美人免于一难。张美人是谁,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运气呢?我们接下来就讲一讲这个故事。

朱元璋67岁时又得了一个女儿,朱元璋觉得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再得到一位小公主,心情也是很不错的。

他给这个女儿赐了封号宝庆,成为宝庆公主。但是公主的生母张美人却不是很高兴,因为她还想生的是皇子。虽然不求能成为储君,但是长大之后能得到亲王的封号,而母凭子贵,自己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就不用担心了。

宝庆公主三岁的时候,朱元璋病重,每天都靠汤药来维持生命。朝堂上的大臣们估摸着这个形式觉得皇帝身子已经不行了,为了掌握最新的政治风向以免站错队丢了性命,朝臣们都假装来探病。

朱元璋没有出生在贵族,是从底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底层的人总是能更敏感地感受到别人的情绪。这帮人的心思他一下就看出来了,他在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全是利益,毫无一丝真心。

朱元璋烦透了这些唯利是图的人,每天都大声训斥他们。有一天朱元璋刚刚把虚情假意的官员们赶出去,他三岁的女儿宝庆公主就来了。小公主小心翼翼拉了拉刚发过脾气的父亲的袖子,小声说:“父皇,你怎么了?”

朱元璋对着还没有自己小腿高的女儿心都要化了,温声道:“父皇病了。”宝庆公主回答说:“在女儿生病的时候,母后喂我吃完药,让我乖乖躺下睡一觉,我的病就好了。父皇你也吃药,然后睡觉。”于是就坐在床边陪朱元璋说话,安慰他。

朱元璋十分欣喜,因为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发自内心的的对待他了。而这个三岁的孩子竟能毫无保留地关心他。

没过多久,朱元璋就咽气了。他驾崩之后,内侍来到后宫宣读他的遗诏:所有的嫔妃都要为朱元璋殉葬,宝庆公主年纪小,需要人照顾,所以张美人不必殉葬。后宫内一时哭声一片,嫔妃们都吓得瘫倒了。

而张美人大喘了一口气,本来以为必死,没想到被自己当时不喜欢的女儿出自真心的一番话救了自己。据说朱元璋下葬那一天,被告知殉葬的嫔妃们和宫女被集中在一个放满了白绫的房间,只能乖乖了结自己的生命。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登基后,嘱咐徐皇后对待八岁的宝庆公主要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宝庆公主一生可以说是很幸运了。

有的时候真心对待别人未必就得不到回报,小编觉得不能因为怕受伤就选择戴着面具来和人交往,你们觉得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