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學時讀過的課文《核舟記》嗎?在匠人的精心雕琢下,一顆核桃變爲了一隻刻有蘇軾遊赤壁的小船,堪稱微雕經典之作。而在今天,我們仍能看到一些和核舟一樣的作品:嬰兒指甲大小的白玉上,刻有5000多個繁體漢字的《八佛圖》;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刻着世界名畫《蒙娜麗莎》;就連一根髮絲也能刻上西遊記的組圖……這些都出自微雕大師常世琪之手。

  1958年,常世琪輟學進入玉器廠,三個月就憑藉嫺熟的技藝成爲車間組長。在此期間,他被《核舟記》中的精湛技藝折服,對微雕創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即使是此後幾年的困難時期,他仍苦中作樂,創作出的綠松石玉雕“田螺姑娘”在全國玉雕人物評比中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表揚。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常世琪的玉雕技藝已爐火純青,爲了專攻微雕技藝,他放棄了美工廠廠長的職務。1986年,歷時 8年鑽研,常世琪將一顆佛珠雕成玉佛。方寸大小的玉佛胸內還有一個直徑爲2毫米的小孔,透過小孔上的放大鏡,又能看到8座栩栩如生的佛,看客無不歎爲觀止。1990年,常世琪的“微雕寶珠光學透視裝置”獲得國家專利,“佛中佛”的技藝在微雕界也獨此一家。“髮雕”更是常世琪的一絕,1992年,他創造的在長2釐米人發上正反兩面刻字308個的記錄,至今無人能破,成爲中國當代微雕界唯一被國家評委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的人。

  在常世琪看來,微雕技藝講求“心靜如一,滴水穿石”。60年雕刻生涯,已年過七旬的他仍在爲微雕技藝的傳承奔走努力,也培養了國內衆多的微雕好手。“在雕刻的時候我是最幸福的”,在毫釐大小的世界裏,他用匠心雕刻出自己洋洋大觀的精彩人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