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处都在发张内咸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为什么《乐队的夏天》没能“出圈”,没能实现90年代摇滚乐的所谓盛世,是因为90年代的人没见过世面,那一批摇滚音乐人学了点儿西方的皮毛,就被当时的人们视若珍宝。

而《乐队的夏天》的这批乐队,都是很多年都没红的老黄瓜,而且还有一些对商业化非常抵触,这些老黄瓜自然也吸引不了年轻的消费群体。

所以,《乐队的夏天》最终只是小圈子的自嗨而已。

其实张内咸的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就是年纪大了,不接触当今主流音乐圈的人是怎么看待如今音乐潮流的。

中国第一代乐队确实是有买办嫌疑的,模仿西方音乐然后“翻译”给中国人。事实上就是崔健,早期的风格也是东一榔头西一镐的,朋克说唱啥的他都玩过。

但是到了魔岩三杰这第二代,其实已经不再是那种买办性质了。我们今天有很多人会鹦鹉学舌地说那是中国摇滚的“巅峰”,实际上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魔岩三杰巅峰在哪里:这三位巅峰之处是他们做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音乐的东西。

你没法把窦唯归类到哪种既有的风格里,类似的何勇玩的并不是朋克,张楚也绝对不是所谓的民谣。你回头品味一下当年他们做的东西,其实是并不落后于当时的世界的。

魔岩三杰

而中国的乐队不行,绝对不是90年代不行,而是00年代不行。

在90年代中期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以后,尤其是在mp3普及以后,唱片行业更是一落千丈,这个时期音乐开始养不活人了。传统的流行歌手尚可以靠走穴挣钱,而玩乐队的第一是知名度不够撑不起场子,第二是乐队人多不够分钱,这导致整个音乐圈(尤其以乐队圈)人才急剧流失。

于是00年代这十年被称为“地下十年”,不仅音乐圈哀鸿遍野,摇滚圈更是只留下了一帮“不干乐队更没活路”的人。

我也不是唯学历论,只是这个时期国内玩乐队的,大部分学历都不高,而很多这十年里活跃的乐队,更多只是有一个“中国第一支xx风格乐队”的标签,你甚至都直接能找到他们在国外是模仿的谁来,这差不多算是全面的倒退了。

你可以从《后革命时代》等纪录片中一窥当年地下摇滚的窘况,这个镜头是乐手们齐聚一起,其中的这位“大厨”

这批乐队,基本上成了《乐队的夏天》第一季中最中坚的力量。

当然,我并不是具体说某支乐队不行,我只是说,这整个一批乐队本身就是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出来的,这一整批乐队整体不够多,金字塔的根基不够大,所以整体还不够好。

像新裤子这样的乐队,放在英国乐坛地位应该是Kasabian这种级别。你得有20支Kasabian这样的乐队,才可能会出现一支像是Coldplay或者Radiohead这种级别的乐队,这是一个简单的金字塔问题。

Kasabian

而当今整个世界的音乐圈的马太效应又非常严重,回到90年代,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每一个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会记得从港台到内地有无数的歌手明星。

而这个时代是几个超级巨星+海量的独立音乐人的时代。你能看到的演出要么是小霉霉这样成本几千万,巨大体育场,但你依然很难抢到票的巨型演唱会;要么是小型livehouse里200人不到的规模,任何一支小乐队都可以巡演全国30个城市的超小型现场。

而低于巨型,高于独立音乐人的小明星就很尴尬:如果他们演几千人的体育馆场,很可能需要大量赠票,或者配合一些洗钱的运作才能保障票房;如果他们去小型livehouse,他们又拉不下脸来。

所以,你很难在这个时代再弄出20支新裤子来,就像如今的英国乐坛其实也很难再出现20支Kasabian了。

但是如今的音乐潮流又在迅速地转变,以前一个潮流是可以持续十年二十年的;而如今呢,民谣火了能有……五年?说唱好像也就顶多两年吧?

爱奇艺在这个当口选择做《乐队的夏天》,应该是赌这是下一个风口。然而乐队综艺可不是爱奇艺一家在做,而是已经有无数失败的先例了,这并不是一个从0到1的创新。

然而持续多个乐队类综艺的升温,是不是意味着量变终将引发质变呢?问题在于,谁也不知道那个质变的点在哪里,至少目前来看,《乐队的夏天》没能引发那个质变。

《奇葩说》之所以能那么成功,在于它是一个从0到1的完全创新;而《乐队的夏天》显然不是。

那么,《乐队的夏天》,或者说中国的乐队(摇滚)出路在哪里呢?

我想这个圈子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超级巨星,像林肯公园之于摇滚乐;泰勒·史薇芙特之于乡村乐——大陆真正需要的是一支五月天这样成功的知名乐队。

而《乐队的夏天》不行,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产生这个超级巨星。从节目一开播,能看到节目组是钦定了盘尼西林的,甚至给他们拿了Gai当年在《中国有嘻哈》的剧本(试想一下如果Gai和嘻哈没有被封杀,而是通过《歌手》持续走红,他现在绝对是超级巨星了)。

但是盘尼西林的实力实在是经不起吹捧,当个性没有了硬实力背书的时候,那些嚣张的言论听起来就像小学生吹牛一样的可笑。

《乐队的夏天》最新一期,盘尼西林与欧阳娜娜合作

旅行团是另外一支非常好听,而且难得的一直能把旋律写得很好听的乐队,甚至有些时候我觉得他们的旋律比大部分时期的五月天写得更好听。乐队成员个性分明,主唱孔一蝉也还挺帅的……然而,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真的不年轻了……

剩下的呢,像新裤子和刺猬这种自己都很拧巴的乐队,任何想要在他们身上下血本推广的商业公司都会事先掂量掂量——隔壁有一大帮听话的流量明星呢,要不,咱再考虑考虑?

其实全世界的音乐圈都在寻找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脉络,像在一些大型跨国唱片公司和流行巨星的世界里,发行音乐的途径已经从线下转到线上;发行专辑也变成了发行大量单曲;feat和sample变得越来越常见;现代流行音乐更是往着低信息量、洗脑、简单和重复的方向在前进(堕落)着。

旅行团乐队主唱孔一蝉

所以对于现在的乐队而言,其实还是有一些值得参考的方法的。

例如跨界(也就是《乐队的夏天》中所说的出圈):最近几年里,Coldplay和Chainsmokers合作了大热的单曲,后者是一个电音DJ组合;Imagine Dragons曾经玩的是独立摇滚,现在也真的很流行了。

至于最近五六年里唯一获得巨大突破成名的新乐队Twenty One Pilots,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在说唱和摇滚之间一个模糊的区域里。

但是在国内,目前还看不到太多这方面的尝试,即使是《乐队的夏天》“女神合作赛”这样的形式,都有很多乐队和乐迷感到很不自在。

Twenty One Pilots,一个鼓手加一个MC的组合

1994年,被誉为“最有中国味”的子曰乐队成立,1996年的《第一册》从乐迷到乐评一片叫好之声,甚至拿到了一些主流的音乐奖。

但是当2015年子曰秋野上《中国之星》的时候,大众只记得他曾经写了脑白金广告里的那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据说当年脑白金找他们合作的时候,他们一开始都是完全拒绝的。

而我却觉得,如果他们当年多了两首这样的广告歌,或许会有更多人听过《乖乖的》。

说到底,乐队“出圈”,才能让更多人“入圈”,不是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