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见母亲在记者面前说起被子的事儿,甘祖昌的三女儿甘公荣想起了什么,说:“我6岁的时候,就基本上懂事了,我看到村里的孩子都穿了新衣服,我就闹着要新衣服,当时,我小也不懂事,就觉得人家的孩子有新衣服,为啥我没有,才6岁嘛,我就拉着我爸爸的腿,我一定要新衣服,没新衣服就不行,后来,爸爸看到我这种情况,心里也很难受,就找到我妈妈说,唉呀,老龚啦,我们还有一个带花的被面子,你就把它裁掉,给孩子做个衣服吧,后来我妈妈就把那个被面裁掉了,给我做了个新衣服。甘祖昌的妻子龚全珍后来也感慨地说:“不当将军当农民,这真是前无古人的稀罕事。

此开国将军授衔后便提出辞职:我是农民,仗打完了,该回去种地了

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要对军中将帅授军衔。

这些将帅,都是从战争烽烟里走出来的开国功臣,个个身经百战,历经磨难。

所以,这次被授予军衔的元帅、将军,无不是实至名归,受之无愧。

但是,其中有这样一位将军,他在授军衔的第二天,就提出了辞职,理由很简单:我本是农民,参军打仗就是为了解救苦难同胞,如今仗也打完了,天下也太平了,该回去继续种地了。

这太让人觉得不敢相信了。

自古以来,大家都知道,从农民当上将军,是何等艰难;但要主动脱下将军服,回归农民角色,更是艰难百倍!

这个将军是谁呢?

他,就是后来被百姓敬称为“将军农民”甘祖昌。

此开国将军授衔后便提出辞职:我是农民,仗打完了,该回去种地了

甘祖昌将军是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人,出生于1905年3月23日,19岁参加革命,20岁入党,21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参加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多次负伤。

新中国成立后,将军历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处处长,兼财务处处长,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

其实,在未被授将军衔之前,即在1952年开始,甘祖昌就一直提辞职申请了。但上级考虑到他能力出众,久经革命考验,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新中国刚建立,迫切需要像他这样的领导干部,就没有批。

这不,到了1955年,建国后第一次大型“论功行赏”、“登坛拜将”,被授予了少将军衔,甘祖昌更加不安了,一次又一次提出辞职,而且一次比一次强烈。

话说,甘祖昌一开始是高高兴兴到新疆军区工作、为国建设的,为什么在1952年后就闹着要辞职呢?并且,在被授将军衔后更加不安、更加强烈地要求辞职呢?

这得从1952年的一场车祸说起。

那年秋天,甘祖昌到地方视察,他所乘坐的汽车在经过一座木桥时,木桥突然断裂,车子翻入了河中。甘祖昌因此身负重伤——外伤虽经手术后得以康复,但却留下了脑震荡的后遗症。

这脑震荡后遗症非常严重,人会在好端端、毫无征兆的前提下突然昏倒。

为此,甘祖昌不得不转到庐山疗养治病,但仍不见好转。

甘祖昌每日发愁,觉得自己实在不适合继续担任领导工作了,于是提出了辞职。

对于甘祖昌的请求,上级当然不肯批准,回复的理由也非常充分:您为了革命落下了脑震荡的后遗症,留在部队才能进行更好的治疗。

所以,从1952年到1955年,甘祖昌的辞职都得不到批准。

那么到了1955年实行军衔制,甘祖昌被授将军衔后,待遇更高了,他也就更加不安,深深地感到,自己为国家贡献是那样少,得到的却是那样多,于心难安,因此不断提出辞呈。

到了1957年,甘祖昌才得偿所愿地辞去了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职务,带着家人回归阔别20多年的家乡,开始了29年的“农民生涯”。

可以这样说,甘祖昌是新中国一千多开国将领中第一位回家务农的将军。

此开国将军授衔后便提出辞职:我是农民,仗打完了,该回去种地了

甘祖昌的妻子龚全珍后来也感慨地说:“不当将军当农民,这真是前无古人的稀罕事。我想,这可能是‘甘祖昌现象’吧,只有共产党人才会有这种现象。什么原因?归根结蒂就这么一条,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始终没有忘记党的宗旨。什么岗位不重要,共产党员能上能下。重要的是岗位要适合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觉得家乡一穷二白,那片希望的田野更加需要他。就这么简单!”

甘祖昌离开部队、离开新疆的那天,老上司王震将军亲自为他送行。

甘祖昌全家十四口人的衣物只装了三个箱子,却带了八只装了六头约克猪、十五对安哥拉兔、十五只来航鸡的笼子。

看着这三个箱子和八只笼子,王震无比惊讶。

带这么多的动物,是因为这些家禽家畜都是甘祖昌在新疆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他是一腔雄心壮志,筹备着回到老家后自己创业,造福乡里。

带这么少衣物,龚全珍回忆说,临行前夜,甘祖昌一再告诫家人,说:“新疆到莲花,路途遥远,要尽量少带行李,为国家节省点差旅费。”

龚全珍还特别提了一个细节,她说,甘祖昌还专门叮嘱她,“我们到农村去是劳动当农民的,不能像‘托运公司’和‘转运站’一样,大包小包都往家里拿。棉花不能带,老家有棉花,新疆现在需要棉花,被子取出棉絮网套,只带被面和里子。”

龚全珍接着有些遗憾地说:“我就听他的命令了,就都不带了,行李就减少了不少,被子都不要带,就带几件衣服不是很简单。好了,回来了以后,他说买棉絮要购布证,要布票,没有布票,借布票,祖昌他这儿亲戚比较多了,就跟人家借布票。后来就把那被子、衣服都制好。我们全家头5年没有做过一件衣服,所以这个孩子和大人穿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都从新疆带回来的那两件衣服,都是破了又补,补了又补。”

看见母亲在记者面前说起被子的事儿,甘祖昌的三女儿甘公荣想起了什么,说:“我6岁的时候,就基本上懂事了,我看到村里的孩子都穿了新衣服,我就闹着要新衣服,当时,我小也不懂事,就觉得人家的孩子有新衣服,为啥我没有,才6岁嘛,我就拉着我爸爸的腿,我一定要新衣服,没新衣服就不行,后来,爸爸看到我这种情况,心里也很难受,就找到我妈妈说,唉呀,老龚啦,我们还有一个带花的被面子,你就把它裁掉,给孩子做个衣服吧,后来我妈妈就把那个被面裁掉了,给我做了个新衣服。”

此开国将军授衔后便提出辞职:我是农民,仗打完了,该回去种地了

甘祖昌其实是有工资的,他的生活如此俭朴和拮据,是因为他把他当农民后的长达29年时间的工资,全部献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用这些钱来修电站、建学校、办企业和救济贫困户。

龚全珍说:“为了家乡的建设,把他的工资,几乎是绝大部分都拿出来了,我从来不问他的工资,因为我了解他,他唯一的心愿就是想把他的家乡建设的好一点。”

从1957年到1986年,甘祖昌在家乡带领乡亲们一起改造家园,种地养猪,开荒植树,展开轰轰烈烈的大生产,他每月工资只有330元,这29年的工资十多万元主要是拿出来修路、建水库、造桥等,其中,共建了3个水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

现年93岁高龄的刘可兴,1966年时为莲花县坊楼公社党委书记,当时,他在甘祖昌的带领下建设江山电站,并一起到萍乡运回发电设备,回忆起全公社通电时的欢乐,仍喜不自胜地说:“我记得把电一供,家家户户亮起了电灯,全公社的人都高兴啦。”

当时任沿背大队第六生产队队长、沿背村原党支部书记甘松柏也说:“那个时候3万块钱修了12个桥,现在修一个桥要几十万啦,所以他(指甘祖昌)就是提倡少花钱多办事。”

对于自己的俭朴和拮据,龚全珍说:“祖昌常常对我说,我们要给后代留下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不能给他们留下贪图享受的安乐窝,孩子大了就要靠他们去创造,这样他们在社会上才能有立足之地。”

1985年,甘祖昌病重住院,新疆军区首长派人来慰问,提出要在南昌盖房子,让他到南昌定居。甘祖昌摇手说:“感谢组织上和同志们对我的关心,我已经80岁了,还盖房子干什么?为国家节省点开支吧。”

此开国将军授衔后便提出辞职:我是农民,仗打完了,该回去种地了

1986年春节过后,甘祖昌病势转重,时而清醒,时而昏迷。

在半昏迷半清醒之间,家属听到他在喃喃自语说:“领了工资……留下生活费……其余全部买化肥农药,支援农业……我不要房子,不要给我盖房子……”

1986年3月23日,甘祖昌老将军逝世,终年81岁。

遗体火化那天,乡亲们都哭着前来送行,要给这位老将军敬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