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說朱元璋的兒子朱標雖然是公開冊立的太子,但還沒等到繼位就逝世了,本來大家都以爲朱元璋會從兒子當中另立太子的,但朱元璋並沒有,他讓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當了儲君,我們推測朱元璋的想法是想讓皇位一直在嫡子這一脈傳承,所以隔過了兒子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棣的生母成迷,有人說是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也有人說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妃嬪,不過,朱棣卻實打實的成爲了太子朱標死後最有權勢的藩王,他對朱元璋當初沒有讓自己當儲君一事始終耿耿於懷,削藩給了朱棣造反的理由。

清朝和明朝皇帝的政治風格有很大的不同,清朝皇帝一般不設立皇太子,因爲考慮到皇子之間爭鬥會引起政局不穩的問題,對待皇子會實行讓他們互相制約的辦法,以達到平衡。而明朝則喜歡大大方方地提前安排好儲君,並且爲了防止土地被其他外戚瓜分,明朝皇帝會給自己的每一個兒子都賜予一塊封地,這樣一來就可以保證天下的大部分權力始終是掌握在自家手裏的。

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孫子,親生兒子不滿意,在他死後搶來了皇位

明朝的這些規矩都是朱元璋定下的,朱元璋的這個做法看似安全,其實弊端很多。比如說朱元璋的兒子朱標雖然是公開冊立的太子,但還沒等到繼位就逝世了,本來大家都以爲朱元璋會從兒子當中另立太子的,但朱元璋並沒有,他讓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當了儲君,我們推測朱元璋的想法是想讓皇位一直在嫡子這一脈傳承,所以隔過了兒子把皇位傳給了孫子。

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諸王不敢輕舉妄動,但是朱允炆當上皇帝后,有人就開始蠢蠢欲動了,朱允炆也意識到了諸王對自己的威脅,遂決定削藩,狗急還會跳牆,諸王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其中勢力最強大的燕王朱棣開始有所行動。

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孫子,親生兒子不滿意,在他死後搶來了皇位

朱棣的生母成迷,有人說是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也有人說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妃嬪,不過,朱棣卻實打實的成爲了太子朱標死後最有權勢的藩王,他對朱元璋當初沒有讓自己當儲君一事始終耿耿於懷,削藩給了朱棣造反的理由。建文元年,朱棣打着“清君側”的名義與建文帝開戰,雙方一戰十分慘烈,因爲皇宮死的人太多了,而且很多屍體因爲大火被燒得面目全非,完全無法辨認容貌,故此建文帝的行蹤就成了懸案,他可能死在了兵荒馬亂中,也可能趁機逃出宮去了。

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孫子,親生兒子不滿意,在他死後搶來了皇位

而建文帝朱允炆的妻子馬皇后卻是毋庸置疑地死了,據說叛軍攻入內廷的時候她就已經做好要自盡的準備了,因爲不忍兒子留下受苦,她帶着七歲的兒子朱文奎一起跳入了火坑,被燒爲了灰燼。

爲了保全自己作爲皇后的尊嚴,爲了不被世人非議,她毫不猶豫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勇氣哪怕是在男子身上也是極爲少見的。打敗侄子後得到帝位的朱棣十分狠心,在建文帝和馬皇后死後沒有給他們任何的諡號和名分,並有心抹去他們存在過的痕跡,只爲了掩蓋自己無恥的弒親行徑。

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孫子,親生兒子不滿意,在他死後搶來了皇位

一直到了南明,弘光帝才追封了馬皇后,讓這個剛烈的皇后總算有了個名分和地位,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相信不管再過多少年,大家也會記住她的,記住她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