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橋的腦科學研究有了新成果:讓盲人“看見”,還讓癱瘓者“有感覺”

鈦媒體注:從盛大遊戲的締造者,到腦科學領域的先鋒,陳天橋的新角色正在更多被大衆熟識。

鈦媒體曾在文章《31歲就是中國首富,他爲何如今成了中國最大的科技慈善家》中追溯陳天橋在腦科學研究領域的建樹。撰稿人Bryan Walsh也曾發佈長文,帶讀者探究陳天橋的內心世界。

2016年11月,陳天橋與雒芊芊宣佈出資 10 億美元致力於腦科學研究,成立了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CCI)。經過兩年的發展,該項目已羽翼漸豐。這項計劃旨在幫助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深入大腦的研究,探索大腦基礎層面的運作機理,以及由於疾病和衰老而導致大腦運作失靈的原理。

在成立之後,TCCI首批便向加州理工大學(Caltech)捐款超1億美元,用於大腦基礎生物學研究。Caltech-TCCI腦科學研究院大樓將成爲研究院的總部。同時也是TCCI支持的第一個腦科學研究項目,如今Caltech-TCCI腦科學研究院大樓已舉行過奠基儀式。 加州理工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學院共有六大跨學科中心:

陳天橋的腦科學研究有了新成果:讓盲人“看見”,還讓癱瘓者“有感覺”

2018年6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與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臨牀轉化中心達成戰略合作。爲了向大衆普及腦科學的奧祕,陳天橋也親手打造了一部腦科學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在探索頻道進行全球播映。

TCCI的焦點在於支持腦功能與感知形成方式的基礎性研究,主要分爲三個方向:

大腦探知:支持跨學科研究,幫助我們從單個神經元和突觸角度理解基本大腦情況,研究大腦如何收集、組織和保留信息,輸入信息隨後如何轉化爲想法、情緒、決定、行動和記憶等的奧祕。大腦發展:我們努力提高關於大腦機制和過程的理解,致力於將我們的理解轉化應用到具有突破性的生理與心理疾病治療中,比如心理障礙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大腦治療:準確理解大腦的工作原理將有助於我們完善 人機交互,運用 AR 或 VR 技術推動神經康 復,爲新一代人工智能奠定基礎。

回顧2018年,加州理工學院的TCCI研究人員在知覺、恐懼、智慧等領域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比方說,針對人的恐懼心理,TCCI研究了“如何逃脫老虎的攻擊”。

陳天橋的腦科學研究有了新成果:讓盲人“看見”,還讓癱瘓者“有感覺”

TCCI也通過研究大腦爲殘障人士提供幫助。神經科學教授Richard Andersen通過研究大腦的“感覺”來讓癱瘓的病人再次獲得感覺。爲了幫助盲人恢復視力,生物科學教授Markus Meister通過研究大腦的“視覺”來幫助盲人導航。

陳天橋的腦科學研究有了新成果:讓盲人“看見”,還讓癱瘓者“有感覺”陳天橋的腦科學研究有了新成果:讓盲人“看見”,還讓癱瘓者“有感覺”

對於人們關注的智力問題,TCCI研究了“通過腦掃描預測智力”;而對於有選擇恐懼症的人羣,TCCI用科學方法解釋了“爲什麼人在訂午餐時難以做出選擇”。

陳天橋的腦科學研究有了新成果:讓盲人“看見”,還讓癱瘓者“有感覺”

TCCI擁有一批骨幹級研究者,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周良輔教授,華山醫院副院長毛穎教授,以及一衆優秀的美國科學院院士。自2017到2019年,加州理工學院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學院共招生了14名研究生。(鈦媒體編輯蘆依整理)

以下爲TCCI創始人陳天橋和雒芊芊致辭:

2018年:實現突破, 取得進展的關鍵一年

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 (TCCI) 創立於 2016 年底,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更好地瞭解我們的大腦如何感知、學習 和與外界交互,促進人們的生活體驗,造福全人類。

我們採取多層面手段,全力攜手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大腦探知,並在上海創建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臨牀轉化 中心開展大腦治療研究。大腦開發是我們的“第三支柱”。 我們去年在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也希望在 2019 年更好地與你們分享我們的想法。

TCCI 是一個年輕的機構,但我們目前所取得的進展讓人欣慰。正如報告所示,2018 年是碩果累累的一年。 加州理工學院穩步推進,持續發佈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加州和上海的多名 TCCI 旗下科學家獲得了多項殊 榮。

隨着 TCCI 逐步壯大,社區意識也在日漸提升。我們積極參與支持在全球舉行的知名學術會議,彙集衆人支 持腦科學界研究,發佈獲獎紀錄片《打開思想的大門》。社區仍然是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熱忱歡迎未來會 有更多科學家加入 TCCI 共譜華章。

我們希望這份報告,在介紹TCCI2018 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讓您對未來的規劃有所瞭解。 感謝各位始終如一的支持與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