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少兒編程成爲孩子新剛需?下一個教育金礦還是資本虛火圖片來源:攝圖網

前有蘋果教父喬布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編程,因爲它會教給你如何思考”的名言,後有前央視名嘴張泉靈“未來孩子不會編程,他有可能永遠是那個loser”的判斷。2018年,這個被稱爲基礎教育最後金礦的賽道——少兒編程教育,終於火了。

資本寒冬中少兒編程迎來高光時刻

2019開年,少兒編程教育頭部選手“編程貓”、“小碼王”相繼官宣完成新一輪融資。當資本寒冬席捲到各個行業,少兒編程賽道欣欣向榮的景象,引來其他行業豔羨。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共有160餘家少兒編程公司,有近60家披露了融資情況。

深度丨少兒編程成爲孩子新剛需?下一個教育金礦還是資本虛火

來自IT桔子的數據顯示,2018年,少兒編程行業共發生43筆融資交易,包括“編程貓”C輪3億元、“小碼王”B輪1.3億元等幾筆高額融資。此外,“編玩邊學”等玩家還在一年內接連獲得兩輪融資,“編程貓”更是創下了半年內3次融資的行業紀錄。

作爲教育細分領域中當之無愧的“風口”,紅杉中國、真格基金、經緯中國、創新工場等知名投資機構,都在少兒編程領域進行了佈局。在600億規模的少兒英語培訓市場中,誕生了VIPKID這樣的行業“獨角獸”,而對於如今少兒編程這個賽道,投資機構都早早佈局,生怕錯過了捕獲下一個行業“獨角獸”的機會。

《中國少兒編程行業研究報告》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國內少兒編程行業市場規模約爲30億~40億元,用戶規模約爲1550萬,行業規模將在五年內達到300億元,巨大的市場機會和密集融資的背後,是政策加持的強心劑。

在2017年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明確強調實施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於樂的編程教學軟件、遊戲的開發和推廣中。2018年1月,在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新加入的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處理等內容成爲“新課標”亮點之一。在2018年,浙江、天津、江蘇等多地還將編程納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和高考的內容體系。

無論是出於對少兒編程所訓練的邏輯思維、創造力的重視,還是押注少兒編程將納入“K12考綱”,成爲像奧數培訓一樣真正的剛需,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2018年少兒編程賽道入局的創業者絡繹不絕,資本市場也迎來大爆發。

剛需?年齡大的沒時間學,年齡小的不適合學

然而,與創業者和資本的狂熱湧入形成對比的是,家長和學生似乎顯得格外冷靜。

雯雯(化名)是上海的一名一年級小學生,除了週一至週五學校的課程,英語、數學等課外輔導,鋼琴、畫畫、跳舞、小記者等興趣培訓擠滿了她的課餘時間。雯雯媽媽認爲,如果孩子感興趣可以嘗試,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時間,“雖然她現在才一年級,但時間已經安排得很滿了,年齡再大點學習壓力會更大,剛需永遠只有語數外,最多培養一門興趣,其他都是可以砍的,肯定要無條件讓步於課業學習”。

此外,雯雯媽媽也並不看好通過編程教育走升學捷徑,“現在的培訓機構吹得太過了,說參加編程類的競賽,未來孩子在升學考試方面會有優勢。其實我們家長心裏都清楚,這和奧數一樣,只有1%的小孩能行,其他都是陪太子讀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走訪瞭解市場上多家少兒編程培訓機構和在線課程時發現,目前市場上的少兒編程教育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機器人編程,即通過組裝、搭建、編寫程序來運行機器人,着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另一類是編程語言,通常從Scratch圖形化編程起步,在學會運用“編程思維”後逐漸進階到代碼編程,如C++、Python等,這些培訓大部分都針對7歲以上的少年兒童。

“小碼王”的課程顧問告訴記者,學習編程對孩子的識字、電腦操作有一定要求,不太適合小學以下的孩子,“年齡太小的孩子一方面會比較難理解其中的原理;另一方面,學習過程中也很難獲得成就感”。

年齡大的孩子沒有時間學,年齡小的孩子不適合學,這樣的尷尬局面一度讓部分創業者折戟。

許毅松曾是少兒編程領域的創業者,在2016年6月畢業後,其開始招生培訓,2017年1月結束項目運營。他在總結這段失敗經歷的文章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少兒編程學習的剛需問題。他認爲,暑假長達兩個月,家長容易騰出一段時間來給孩子嘗試新的教育產品,但開學後孩子時間、精力的緊張迫使家長需要在課外的教育產品上做必要的取捨,大多數家長的決策優依據爲:學科輔導班優先,興趣才藝類次之,像少兒編程這樣的嚐鮮產品只能排在最末了。

他分析道,“學科輔導的剛需是提分,再開明的家長也不敢在這方面完全無視,興趣才藝類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和專業評級體系搭建,形成了另一個剛需,即特長。而少兒編程作爲新事物,還沒有權威、統一的評價體系,家長認知也不夠,因此在和學科輔導班、興趣特長班搶佔孩子寶貴的業餘時間時,自然落於下風。”

在談及當下少兒編程行業的火爆,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姜敏認爲,從資本角度看,現在的確有些過熱了。2018年,真格基金兩次出手投資VIPCODE,“VC對於新興品類都會感興趣。在投資前,我們把市場上關於少兒編程教育的項目系統地看過一遍。這個行業裏,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家長的需求到底是什麼。這個需求的剛性夠不夠強,目前值得商榷。未來還會有什麼樣的政策推出會使需求剛性發生一個本質的變化,這是我們需要更多觀察和思考的問題”。

師資匱乏和課程標準化建設成發展瓶頸

在教育領域,師資力量一直被視爲競爭的重要籌碼,也是企業建立護城河的核心優勢。在採訪中,多位從業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階段行業內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優秀師資力量的稀缺。

“優質師資的極度缺乏已經成爲目前很多機構發展的瓶頸,如何快速、批量地培養和儲蓄一批優秀老師是各機構日後競爭的關鍵”,VIPCODE創始人唐亮認爲。

編程貓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天馳指出,“少兒編程教育還是個小衆行業,對於專業的計算機人才來說,IT互聯網行業的吸引力更大,並且計算機人才未經培訓也很難達到教授編程課程的要求,所以初期招人還是比較困難的”。

記者在前程無憂、boss直聘等平臺搜索“少兒編程老師”的招聘信息時發現,目前的招聘條件相對比較寬鬆,有些機構招聘的要求僅爲大專及以上學歷,對操作系統和編程語言有一定的理解即可。

“這樣條件招來的新手,如果不花大力氣進行體系化的培訓,就只能教一些簡單的功能性操作,涉及到算法、核心原理更深的內容肯定不行”,一名培訓機構的教學主管告訴記者,“這個行業因爲太新,大家都是通過入職後再培訓、日常教學督導等方式來完成自身少兒編程老師隊伍的建設,各家的培養方式不盡相同。使用什麼樣的方式培訓、採取什麼競爭機制留住人才,每個機構只能自己去摸索”。

“目前行業標準還是比較混亂的,加上資本的助推導致行業門檻較低,教學質量良莠不齊,對於行業整體的發展不是十分利好”,李天馳認爲。

此外,唐亮還提到,課程體系的標準化也是行業未來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重點問題。由於國內的少兒編程教育起步較晚,經驗積累相對薄弱,目前市場推行的課程體系多數主要參考美國,也尚未形成相對統一的標準。在唐亮看來,優質的少兒編程教育應該至少具有三層價值:有趣、有用和有效。

“目前來看,市場上的優質課程和教師都比較匱乏,整個生態需要一段時間形成。從長遠來看,現在市場熱一點也無妨,機構和用戶都需要教育和培養”,頭頭是道高級投資經理項夢婧表示。

未來C端和B端的機會都比較有限

隨着入局的玩家越來越多,一些培訓機構在穩固C端市場的同時,試圖開拓B端市場,嘗試更具有技術壁壘的業態。比如提供編程語言、研發編程系統,搭建平臺將工具與教學產品提供給用戶,致力打造一體化編程教育解決方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以來,“編程貓”、“碼力編程”、“極客晨星”等衆多玩家紛紛宣佈與教培機構、素質教育機構、公立學校合作,根據不同機構的學員年齡、需求特點,基於自主研發的內容,爲其“私人定製”編程教材、培訓方案。

對此,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姜敏認爲,從整個行業發展來看,C端的市場規模會首先發展起來,如果這部分企業和機構做得足夠大,可能還存To B的市場。但目前來看,這樣的機會比較有限,“如果是爲體制內的教育提供編程教育服務,我們目前瞭解到的情況是,這個市場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打開,因爲體制內接受、調整的速度還是比較慢的。在這方面已經有一些頭部的企業之前嘗試過,效果並不理想,現階段還是提供硬件相關的產品更多一些”。

此外,姜敏認爲,專注於C端的課程培訓和編程教學機構,正在以不同的方式迅速佔領市場,雖然行業發展處於起步階段,還未出現明顯的頭部企業佔領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情況,但目前C端賽道創業者衆多,起步較早的機構正在逐步構築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新進入者已經沒有太多機會了,“除非是專注於線下,有自己獨特的人才優勢和歷史經驗,可能還有一點機會,因爲畢竟線下現在最大的機構在地域上來講還沒有佔領得足夠多”。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