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此次展覽的書畫作品,風格多樣,充分展示了傳統文化與書畫藝術獨特的魅力。本期主人公何軍委的書畫作品也位列其中。

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畫家何軍委的藝術世界。

何軍委

個人簡介:

何軍委

民盟中央美術院副院長

中國國家畫院劉大爲工作室畫家 首屆訪問學者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苗再新工作室助教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苗再新工作室執行導師

中國國家畫院師生聯誼中心副祕書長

中國煤礦文聯工筆畫院副院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藝術碩士

何軍委自從走上繪畫的道路,業精於勤,沒有一般畫家的豪言壯語,而是默默地探索自身的藝術之路與筆墨表達的真諦。古往今來,褪去國畫家炫目的外衣,不外乎技法、蒙養與創格的三境界。

技法在於對筆墨造型技法的全面師習,蒙養就是自身的文化修養與筆墨技法的融會貫通從而形成自身的筆墨特徵。而創格最難,大部分畫家一輩子都難以逾越。

創格必須前無來者,藝術價值的評價往往在當代難以實現,而是在於後人師習的程度且難以跨越。何軍委以畫爲生,每天勤於筆墨,在寂寞低調之中,開創了適合自身氣質秉性與筆墨表達的淺絳人物敘事。

· 何軍委《面壁圖》 迎新書畫展參展作品 ·

何爲淺絳?國畫設色技法一種,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爲主色的淡彩,或摻少許硃砂類,染山石,樹木結構處,再用淡花青類色渲染而成。從藝術史來看,此種技法成熟運用主要在山水畫,稱爲淺絳山水畫。

這種設色特點,始於五代董源,盛於元代黃公望。《芥子園畫傳》說:“黃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淺施之,有時再以赭筆鉤出大概。王蒙復以赭石和藤黃着山水,其山頭喜蓬蓬鬆鬆畫草,再以赭色鈞出,時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

淺絳山水,亦稱“吳裝”山水。“吳裝”指中國畫的一種淡着色風格,相傳始於唐代吳道子的人物畫,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吳生設色》雲:“嘗觀(吳道子)所畫牆壁、卷軸,落筆雄勁,而傅彩簡澹……至今畫家有輕拂丹青者,謂之吳裝。”吳道子的畫作早已失傳,如今已經無法領略其淡着色人物的風采,今人體悟淺絳設色法只能從淺絳山水來一睹芳容。

從淺絳山水畫的發展脈絡考察,董源、黃公望等宋元名家只是在技法上做了準備,成爲一代風氣則要到明代、特別是明中後期吳門畫派即文人畫派的興起併成爲時代的審美特徵。宋元雖然文人畫高潮迭起,但直到明代纔對文人畫標準加以界定。文人審美中的簡淡素雅意識即摒棄華豔,唯取真淳,講究繪事後素、返樸歸真等成爲藝術表現的主流,淺絳山水也成爲明清文人繪畫的標配。

可見,明清以降淺絳法多用於山水畫,在人物畫中運用淺絳法幾乎沒有。即使如此,何軍委也沒有膽怯,通過多年勤奮研究以及對藝術的執着追求,採衆家之長,畫古而不泥古,推陳出新,將山水淺絳這一獨特的畫法運用到人物畫的創作中,畫面素雅明快、古意盎然,拓展了中國人物畫技法表現的又一空間,在畫面表達、審美趣味與筆墨技法領域開了先河。

· 何軍委《悟道圖》 迎新書畫展參展作品·

細校何軍委的淺絳人物畫,並不是簡單地把淺絳山水畫的淺絳敷色技法移植到人物畫中,而是有自身的獨創。國畫強調線條表現,特別是人物畫中的線條一直是主角,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如果沿用淺絳山水先水墨勾勒皴染後敷色,在技法上是難以行得通的,如此的淺絳人物很難得到世人的認同。

何軍委輾轉求索,一朝醒悟:國畫追求墨分五色,爲何不在墨色上作文章呢?他把赭石調入水墨,經過無數次的實驗與摸索,終於對淺絳色有了全面的掌控。從認知而言,他辛勤得來的淺絳色並不違背國人的審美與觀照方式,故一經推出,反響強烈。

何軍委創作淺絳人物,注重眼爲心聲,下筆首先從面部眉眼處開始,由眼及眉,再到鼻脣、兩頰、耳朵、頭髮鬍鬚,線條極爲簡練考究,用筆乾脆爽勁。

繼而是軀幹四肢與衣紋,線條隨人物動態及衣紋結構起承轉合,或長或短、或映或掩、或擦或染,變化豐富而筆不妄下,應形狀物,用筆用墨隨意而法度嚴謹,寸楮尺幅中淺絳墨色濃淡乾溼,淋漓華滋,猶見其爐火純青的筆墨功底。

何軍委的淺絳人物,面世之後得到世人追捧,不僅在於技法,更在於畫面的文化氛圍。這與國畫畫面追求筆墨意趣,畫外文化傳達一脈相承。

他在畫面上常常加以長題,不僅書法行筆用線的選擇與畫中人物個性文化特徵相協調,而且題款的內容指向畫中人物的文化內涵,是畫面人物文化身份的再次表述。

畫中人物個性化、書法章法佈局擬人化,從而塑造了鮮活的文化“人”。人物畫相對要難於山水畫,山水畫可以互相掩映,不知不覺中轉移視覺的焦點,而人物畫一下子把人物造型呈現在觀衆面前,功力蒙養,無所遁形。

何軍委深知其理,所以對每一幅畫面的人物形象的身體語言極爲重視,汲萃諸家之長而運以己意,他的心得就是以文化來統一。

· 何軍委《 郭沫若 》·

何軍委的鐘馗圖廣受好評,披閱這類作品,他筆下的鐘馗不是世人眼中怒目圓睜、劍拔弩張的流行樣式,總體呈現溫文爾雅的文人形象。鍾馗的拳頭沒有打出去,劍也沒有揮刺,而是緊緊地收於身旁,無形之中把全身的力量集於一點並加以靜止從而固定到畫面之中,由動入靜,由靜寓動,把鍾馗力量爆發前的一剎那的寧靜刻畫的惟妙惟肖。

“畫家筆墨,不墮蹊徑”。故何軍委的淺絳人物畫,得之於性情,完備於文化。意所未設,筆之爲開,紮根傳統而不落古人蹊徑也。

· 何軍委作品·

· 何軍委作品·

· 文章書畫界藝術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