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供應鏈金融涉及的行業已經比較廣泛,包含了商業銀行、金融機構、核心企業、物流企業、電商平臺等各個參與主體,並且圍繞企業各種需求,發展出“供應鏈融資”、“貿易融資”、“物流融資”等服務。供應鏈金融的自償性必須確保背後存在真實的交易,真實交易背後的存貨、應收賬款、核心企業補足擔保等是授信融資實現自償的根本保證。

  原標題:多管齊下加強供應鏈金融監管

  近日,諾亞財富發佈公告稱,旗下上海歌斐資產管理的創世核心企業系列私募基金爲承興國際控股相關第三方公司提供供應鏈融資,總金額爲34億元人民幣。而承興國際控股實際控制人近期因涉嫌欺詐活動被中國警方刑事拘留。

  7月11日,又爆出閩興醫藥實際控制人夏薛雯失聯,閩興醫藥作爲擔保方的數筆應收賬款轉讓交易面臨風險。中原證券報案,數家信託公司也陷入其中。

  供應鏈融資風險在最近兩年陸續暴露,例如去年9月華業資本子公司西藏華爍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的應收賬款債權出現逾期,發現債務協議造假。九有股份也因潤泰供應鏈法定代表人跑路而踩雷。

  供應鏈金融過去幾年爆發式增長,一方面是因爲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越來越突出,另一方面,相對於資產荒而言,中國金融供給過剩,並存在結構性問題,供應鏈金融爲金融機構提供了看上去風險較低的新盈利渠道,導致供應鏈金融供需兩旺;又因爲能夠幫助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供應鏈金融也受到一些鼓勵,大力發展。

  目前,供應鏈金融涉及的行業已經比較廣泛,包含了商業銀行、金融機構、核心企業、物流企業、電商平臺等各個參與主體,並且圍繞企業各種需求,發展出“供應鏈融資”、“貿易融資”、“物流融資”等服務。

  但是,過去一段時間裏,由於流動性過多導致經濟出現一些脫實向虛、金融投機套利現象,再加上缺乏有效約束的互聯網金融崛起,導致供應鏈金融成爲一些企業獲取資金的通道,出現了一些風險。

  首先出現的是國企貿易融資的風險。供應鏈金融最重要的是核心企業信用,由於很多貿易企業資信不足,很難直接從銀行通過貿易融資。所以,大量企業爲了解決資金需求,就會與國企合作,以國企名義和客戶簽訂貿易合同,進入供應鏈,獲取銀行供應鏈融資,最終貿易企業返還一定手續費給國企合作方。也就是說,一些貿易融資異化成了“融資性貿易”,性質大變。

  這種融資方式的風險在於,當貿易企業資金鍊斷裂,原本僅想出借信用獲利的國企會成爲債務最終支付人。此外,國企在貿易融資過程中承擔通道與增信功能,雖然能解決一些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但卻讓融資更貴,其中利益更可能流向個人,信用風險則由國企承擔。

  供應鏈金融的自償性必須確保背後存在真實的交易,真實交易背後的存貨、應收賬款、核心企業補足擔保等是授信融資實現自償的根本保證。但是,一些企業爲了融資僞造交易合同,融資對應的應收賬款存在各種問題,以及質押物權屬、質量造假,甚至可能買賣雙方虛構交易惡意騙取融資等。

  傳統銀行防範這些供應鏈金融風險相對還有一定的信息優勢與合規保障,但影子銀行崛起,互聯網金融大發展的背景下,爲了獲得更多業務和利潤,風控水平大幅降低,從而導致各種風險出現。

  現在一些企業和電商平臺,爲了增加銷售額指標,通過貿易融資的方式,僞造真實交易,擴大企業自身的資產負債表與營業收入。這種空耗爲經濟數據增加了水分,若是上市公司則是屬於通過虛假業績誤導了投資者。此外,還有部分企業通過供應鏈金融獲取資金後,用於各種金融投機而非實體經濟,這些行爲都強化了“脫實向虛”,製造虛假繁榮。

  最嚴重的是,一些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私募基金、互聯網金融公司在明知道中小企業沒有應收賬款、抵押物等前提下,以供應鏈融資的名義,爲企業提供純信用融資服務,同時包裝成固收類產品出售給客戶。也就是通過造假獲得更多業務以及管理費,但將客戶置於被低估的高風險之中。目前的案例表明,一些資產管理公司在推出供應鏈金融產品時連最基本的合同覈查都沒有,出事後又裝作受害者,甚至得不到懲罰。

  在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大背景下,供應鏈金融作爲普惠金融主要組成部分與服務方式,應該成爲重要的抓手,大力發展。但是,目前暴露的各種問題影響了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發展。

  因此,應該重點加強供應鏈金融監管。首先,建立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並與徵信系統實現對接,制定失信企業懲戒機制,消除缺乏約束和有效監管的現象。其次,推動供應鏈金融行業自身進行規範運行,制定行業自律準則,形成行業統一慣例和標準。其三,依法治市,儘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爲供應鏈金融提供法律保障,並嚴厲懲戒合同造假、融資性貿易等違法行爲。

責任編輯:張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