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她在重慶上學

她踏實、穩重,善於聯繫羣衆

是優秀的地下工作者

她機智勇敢

揭露國民黨頑固派不義之舉

丈夫犧牲

她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

叛徒出賣不幸被捕

她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保衛了黨的地下組織和大批同志

……

江竹筠: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江姐: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江竹筠,1920年8月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一戶普通農家。其父江上林長期在外漂泊、流浪,一年兩載纔回家一趟。母親出身城市平民、不會種地,獨自帶着一雙兒女,在農村勉強度日。

江竹筠8歲那年夏季,家鄉發生大旱。眼看母子三人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當時已在重慶的三舅李義銘來信,讓她們到重慶渡過難關。

01

童年苦難

造就她倔強性格

對江竹筠來說,到重慶的最大好處就是有了讀書的機會。10歲時,母親想方設法省下錢,把她和弟弟送到了重慶道門口的一所教會小學。

江竹筠對第一次上學刻骨銘心,她多年後總是對人說,她和弟弟跨入校門時,回頭一望,母親正在後面笑着抹淚。然而,這次令母親流淚的上學生涯只持續了一個學期,父親因供職的蜀通輪船公司破產,又撇下她們回老家了。

爲了減輕家庭負擔,江竹筠輟學進襪廠當童工,個頭還沒有機器高,只好站在特製的高腳凳上操作。好在這樣咬牙堅持的日子不算太長,在三舅幫助下,12歲時她又重新走進小學校園。

父親的無能與不負責任,母親的剛強與辛苦,以及逃過荒、當過童工的苦難經歷,都給她年幼的心靈劃下了深刻的痕跡,養成她踏實、獨立、倔強、敏感的性格。她決心努力讀書,早日工作養活母親。

從12歲到21歲的九年裏,她先後到重慶私立孤兒院小學、重慶南岸中學、中國公學附中讀小學、中學,最後考入黃炎培開辦的重慶中華職業學校,直至1941年夏畢業。

這九年的學校生涯,江竹筠過得有聲有色,小學一年級一學期便連跳三級,直接進入四年級,成績仍是全年級第一。

江姐: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重慶市川劇院大型紅色經典劇目川劇《江姐》劇照

02

要做鬥士,不做裝飾!

抗戰爆發的時候,江竹筠正上中學。“要做鬥士,不做裝飾!”這是那個年代知識女性中流行的一句話,江竹筠非常喜歡,奉爲圭臬。

她和同學們一起,成羣結隊走出教室,湧向田間、街頭,組成歌詠隊、演講隊、壁報隊、募捐隊,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時代的洪流之中。

1939年夏,經與她同班的黨員同學戴克宇介紹,江竹筠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9年以後,國民黨反共的趨向越來越明顯,開始不斷在國統區鎮壓進步運動,抓捕共產黨人,環境越來越惡劣。爲此,中共中央和南方局一再要求大後方黨員隱蔽起來,轉入地下。

在突如其來的時局改變中,許多習慣了轟轟烈烈公開工作方式的黨員茫然無措,舉止失當,而江竹筠卻適應良好。

她踏實、穩重,遇事冷靜、沉着,善於聯繫羣衆,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引人注目,但在地下工作中很快就嶄露頭角。

1940年秋,江竹筠任中華職業學校和附近地下黨組織的負責人。由於環境惡化,她所在的江北縣黨組織,幾次發生黨組織被破壞、黨員被捕的事件,連續三任縣委書記被川東特委、重慶市委緊急疏散,但是,她領導的黨組織不僅沒有暴露,而且還有所發展,顯露了她作爲優秀地下工作者的能力。

03

機智行動

揭露國民黨頑固派不義之舉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被誣衊爲“叛軍”,所有報紙、媒體都不得發表爲之辯白的報道,普通人根本不知事變真相。周恩來爲此在《新華日報》被開“天窗”的空白處憤然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重慶地下黨員都被動員起來散發《新四軍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真相》等傳單,江竹筠所領導的黨組織也接到這個任務。

那時到處都在抓人捕人,江竹筠爲避免暴露,就和何理立商議着深夜將傳單放到教師辦公室和教室。

可是江竹筠和何理立的宿舍在二樓,二十多人睡兩排地鋪,一個挨一個,兩人又睡在中間,半夜起來驚動衆人怎麼辦?

恰好那時很流行交誼舞,兩人便商定臨睡覺前教大家跳舞。一干女生勁頭十足,最後累得腰痠腿脹,熄燈後很快睡着了。

夜半時分,二人輕手輕腳地下樓散發傳單。教室的門鎖着,就用石塊把傳單壓在門口和走道上。第二天早晨,中華職業學校師生們看到傳單,全校大譁,紛紛同情新四軍,譴責國民黨頑固派妄圖發動內戰的不義之舉。

江姐: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川劇《江姐》讓70年前的女英雄迴歸川劇舞臺,讓紅巖精神發揚光大

04

同志親切地稱她江姐

隨着環境不斷惡化,江竹筠按照上級指示,先後轉移到綦江鐵礦、重慶郊區賴家橋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所屬合作社任會計。

1943年5月,按照黨組織的安排,江竹筠作爲中共重慶市委委員彭詠梧的助手,並與之假扮夫妻,以掩護彭詠梧的工作。

1944年春,由於江竹筠去《新華日報》營業部購買蘇聯小說《虹》出來後被特務跟蹤,雖想盡辦法甩掉了“尾巴”,但仍有暴露可能。爲保障重慶市委機關安全,1944年5月,黨組織將江竹筠轉移至成都。

由於一時難以找到適當的職業,江竹筠在6月初決心考進四川大學。短短兩個多月,江竹筠複習、補習全部高中功課,在9月順利考入四川大學。

1945年,組織上批准江竹筠與彭詠梧結婚。1946年,江竹筠在成都生下了兒子彭雲。

在完成第二年的學業後,江竹筠於暑假回到重慶,協助彭詠梧工作,負責處理黨內事務和內外聯絡工作,同志們都親切地稱她江姐。

1947年3月,四川省委、新華日報被迫撤往延安。江竹筠受重慶市委指派繼續負責聯繫重慶育才學校、國立女子師範學院、西南學院等地黨組織的發展工作和學生運動。

05

丈夫犧牲

接替丈夫工作不幸被捕

1947年春夏,川東黨組織把工作重點轉向農村武裝鬥爭。10月,重慶市委改組,成立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王璞任書記,彭詠梧爲臨委委員兼下川東臨委副書記,直接領導下川東地區的武裝鬥爭。

江竹筠以臨委聯絡員身份一同前往。她沿途細心地設點佈線,先在民生輪船公司某輪找了個姓何的同志,協助渝萬之間的運輸;又把萬縣(今萬州)和成銀行李承林、雲陽城內柳特因、雲安鹽場劉子俊作爲她在雲萬兩縣的交通站。

她還爲過往的同志在各地選擇了一些便於掩護的茶館旅社,如雲陽的長髮棧、萬縣(今萬州)的滴成茶社,對他們的老闆和服務人員的歷史、思想情況、社會關係及敵人查號的規律,都通過當地同志做了詳細調查。

下川東地區雖有少數骨幹,但知識分子幹部很少,尤其是奉大巫工委又特別缺乏。彭詠梧和工委商量後決定派江竹筠回重慶,向川東臨委要幹部,並儘快輸送下來。

江竹筠走後不久,1948年1月,丈夫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爲了安全,組織上勸江竹筠留在重慶。但江竹筠強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

她說:“這條線的關係只有我熟悉,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鬥。”6月14日,由於叛徒出賣,江竹筠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監獄。

江姐: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江姐的精神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會歷久彌新,永不過時

06

無懼酷刑

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重慶行轅二處處長、西南特務頭子徐遠舉,得知江竹筠是彭詠梧的妻子和助手後,爲了搞清楚下川東暴動的組織及活動,親自審訊江竹筠。

江竹筠對徐的審問一概答以“不認識”“不知道”,隨後乾脆不予回答。徐遠舉遂下令用刑。窮兇極惡的劊子手馬上拿出一把四楞新筷子,用力夾她的手指。

她痛暈了,又用涼水噴醒,繼續施刑。徐遠舉見沒有得到一點東西,又下令加刑。酷刑給江竹筠帶來巨大的疼痛,也在她的心底滋長着更深的仇恨。

徐遠舉審了半天,氣急敗壞,無可奈何。過了幾天,徐遠舉又令二處法官張界和二處偵訊組長陸堅如審訊江竹筠。他們施用更加殘酷的刑法,江竹筠痛昏過去,又醒過來……

江竹筠深知敵人急欲破壞暴動地區的黨組織,絕不會放過她。她牢記入黨時的誓言和黨的教育,下定決心,誓死保護黨的組織。她在老虎凳、辣椒水面前,視死如歸,始終堅貞不屈。

“你們可以打斷我的手,殺我的頭,要組織是沒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江竹筠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保衛了黨的地下組織和大批同志。

重慶解放前夕,特務頭子毛人鳳、徐遠舉等制訂了殺害獄中革命者的祕密計劃。

1949年11月14日,特務們叫江竹筠出牢房,聲稱“準備轉移”。江竹筠對敵人最後可能下毒手早有思想準備,她脫去囚衣,換上自己的旗袍,向難友們依依告別。

傍晚,她與其他難友共31人被分批押赴電臺嵐埡。途經荒涼小徑時,江竹筠完全明白爲革命獻身的時刻到來,她高呼:“共產黨萬歲!”“打倒反動派!”同行難友也齊聲高呼。劊子手們驚慌失措,立即開槍,年僅29歲的江竹筠與其他難友英勇就義。

江竹筠遇難後,兒子彭雲由譚竹安照應。在江竹筠犧牲前兩個多月,曾紫霞出獄時,曾幫她帶了一封信給譚竹安。她在信中表達了迎接解放的熱切期望,也作了犧牲的準備。

她說:“假如不幸的話,雲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爲志,爲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

(撰稿:重慶黨史,編輯:重慶發佈)

江姐: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江姐: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