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網絡議政讓參政議政更有效率

“現在,政協委員們協商議政有了一個新的渠道,就是網絡議政。也就是說他們拿起手機,登錄專門的APP就可以建言獻策”。在3月2日下午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副祕書長、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介紹了政協網絡議政的效果和經驗。

一部手機,一個APP,就可以成爲一個議政平臺。身處天南海北、職在各行各業的政協委員,就此展開網絡議政、遠程協商。這樣的形式無疑更靈活,也更有效率。據郭衛民介紹,從去年8月,全國政協開通移動履職平臺以來,一共進行了16次組羣的討論,1400餘名委員參加,發言4000多次,政協辦公廳彙集整理出了10個方面的106條建議。

這不是簡單的數字總結。數字的背後,是政協在網絡議政上的主動嘗試。網絡議政的積極意義在於,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議政更靈活,協商更民主。政協委員不僅能夠更加及時順暢地履行職責,更加便捷地行使民主權利,也能夠因爲議政場域分散各處,不會被“面對面”的人情綁架,也有利於政協委員暢所欲言,表達出真實的觀點與想法。

一個委員的聲音可能比較微弱,但多個委員的網絡表達,則可能產生集聚效應,從而將民衆的聲音傳遞出來,反映到政治生活中,對決策產生積極影響。

據介紹,去年全國政協專門舉辦了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13位委員在北京、浙江、湖南和廣東四個會場以及通過手機連線方式發了言,前後共有800餘位委員通過移動履職平臺開展在線互動,積極建言資政。與以往此類重大主題的現場會議相比,遠程協商會的好處顯然不僅僅在於節省時間與精力,還在於參會者都能專注於議題本身。

這樣的變化其實也是顯著的。形式的變化不僅僅意味着介質的差別,更在於整個意見表達的範式也發生了變化。

此外,新科技產品的應用,也極大地拓寬了協商議政的渠道。爲民衆的日常政治參與也因此有了一個更開放的空間,使民衆能夠有序地參與政治討論,行使民主權利。

政協通過建立門戶網站、微信公衆號、微信羣,擴寬了協商渠道,有效保障了政協委員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讓委員和各參加單位把握參政議政的重點,及時便捷地參與民主協商,充分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

這實際上是一種“平權”。廣泛的參與,開放的交流,活躍的互動,能夠讓更多委員的不同意見得到有效交流,並體現到制度設計之中。這無疑有助於增強政協委員的責任感。

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的積極意義不容低估。隨着信息時代的來臨,基於新技術之上的政治運行越來越成爲常態。也將讓民衆看到,他們的訴求會得到更多有效的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