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的平行世界到底爲什麼這麼“酷”?

文 · 小白魚角

從90年代起,漫威系列先後開發了近四十部電影,其中,蜘蛛俠影片也先後開發了六部,還有不少動畫劇集,如之前的《最強復仇者》、《少年雷神》等。而無論是電影還是動畫,最新的《蜘蛛俠:平行宇宙》都可以說是漫威系列的一次全新樣式。

《蜘蛛俠:平行宇宙》海報

故事以2011年出版的小黑蛛邁爾斯爲主角展開,第一次在電影裏打開蜘蛛俠們的次元壁,是“漫威蜘蛛們”的大聚首。

這部動畫電影在內容上活力四射,劇情雖談不上深刻,但簡潔順暢,依然能吸引觀衆,可謂是全程無尿點。除了新小蜘蛛,電影裏還有中年彼得帕克的新設定,以及酷帥的格溫,當然,還有其他三位蜘蛛俠很帥的身影。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這一次,最俘獲觀衆歡心的則是這部電影的視覺畫面,把影片帶進了另一個紀元,讓我們不得不一說再說。

漫威系列的電影以超級英雄著稱,每一次無論是造型、劇情還是視覺效果,都在人類的想象世界中打開了一個突破日常的窗戶。而在《蜘蛛俠:平行宇宙》中,想象的力量更是被髮揮到了一種新境界。讓人忍不住去想,索尼的藝術家們是如何把片子做得這麼酷的呢?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的美術設計採用了極簡的風格,用對比強烈的大色塊擴大了視覺的張力,分分鐘想要把漫畫書懟到您面前。

微博網友這樣評論,“這部片子最大的貢獻就是證明動畫作爲一門獨立藝術存在的必要性,以及高級的意識形態能帶來的圖像思維延展性到底可以大到什麼地步。”可以說,創作者充分發揮了動畫的藝術成分,使之成爲一部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作品。

Patrick O'Keefe 的視覺設計作品

本片的視覺藝術導演是Patrick O’Keefe,從他原來的一些作品就能看到他的個人風格,喜歡用一些簡單的配色,渲染出來一種想象空間。當然,他的作品並非都是五彩斑斕的兒童風格,也有黑暗系的凌厲之感。既能夠複雜黑暗,又可以簡單明快,這與《蜘蛛俠:平行世界》的劇情以及人物都極其相似,相輔相成。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本片故事編劇之一,菲爾·羅德,曾執導過《天降美食》,另一位克里斯托弗·米勒,也執導過《怪物史萊克3》、《樂高大電影》等作品,他手中的畫面就像電影劇情一樣充滿童真。編導藝術組的努力,都是爲了“藉此讓電影更有生命力,更像親手繪製的樣子”,讓觀衆感到看電影時“就像走進了漫畫裏一樣”。

讓動畫藝術延續生命力有很多種方式,不同的藝術家都有各自的絕活,會採用各種各樣的畫面、語言和形式。比如,宮崎駿就是以純真故事打動觀衆爲標誌,常常用溫暖的動物和人物治癒人們的內心,讓許多成年人看了也要淚流滿面。

蒂姆·伯頓的《殭屍新娘》

再比如一些歐美的導演,蒂姆·伯頓的《殭屍新娘》和“大黃蜂”導演以前創作的《鬼媽媽》等定格動畫,他們的作品不僅從內容上沒有動畫的“低幼感”,也從技術手段不同於傳統,用黏土延續動畫創作的另一種可能,不遵循2D的平面,又不用3D的“虛擬”真實。

而這次,小蜘蛛又再次刷新了動畫導演想象力的屋頂。“親手繪製”是一種動畫風格,在CGI之後,再次發覺動畫電影的藝術性,還嘗試各種可能性,使得電影充滿生命力。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如何讓美術做到“戲足”,成爲參加劇情的一份子。這要靠創作團隊的實力,把各種視覺效果、藝術元素、色彩造型的拼接都從劇情爲大的基礎上開始創作。具體的操作有哪幾種呢?

首先,就是在電影中堅持了“漫畫樣式”。也許觀衆並沒有想到,在動畫藝術中,把漫畫樣式帶進影片並不簡單。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在紙本漫畫書中的“聲音詞”,就是蜘蛛俠發射蜘蛛絲時的聲音,在漫畫中十分常見。但其實在電影中,由於人物的動作很快,“聲音詞”的出現速度常常快到一閃而過,簡直快得看不見了。主要是,“聲音詞”的出現並不是貫穿電影的從頭至尾。配合劇情,在小蜘蛛擁有了超能力後,畫面中的打鬥情節裏纔開始出現“聲音詞”。而人物在打鬥間,糾纏時產生的類似於“哼哼哈哈”到象聲詞,也堂堂正正的出現在了屏幕上。

而它們的漫畫效果,作爲翻頁或者分格效果的加分閱讀體驗,更多是讓讀者增加對於畫面形式的理解。在採訪中,Patrick O’Keefe強調,因爲漫畫書裏“沒有鏡頭”,所以一旦照搬分格漫畫的畫面,放在熒幕上,便沒有了焦點。於是,如何表現漫畫中的線條、畫面的運動感和分裂感,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爲了在這部電影中實現讓觀衆“就算換了觀看媒介,依舊能夠完成漫畫書般的觀賞”這一理念,藝術家們又把想象力運用到了畫面的印刷色值上——用印刷採用的CMYK四種顏色的偏移,來完成焦點的改變,並用半色調的CMKY模式讓色彩發光。這是一份艱難的任務,但也是動畫藝術家們對實現向漫畫閱讀體驗的承諾的一次壯舉。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除了在“聲音詞”、人物、動作附近出現的對話框、半色調模式之外,這部作品最能實現“漫畫感”承諾的,其實就是畫面對於人物的處理:讓人物活在自己的“粗線條”裏

這種粗線條的處理讓電影裏的人物充滿了原本漫畫中的視覺效果,於是,畫面從視覺上看,就具有了2D的繪畫感,簡單明瞭,且能呈現細節。看人物的臉部線條,藝術家都保留着漫畫的粗細線條感,把“手繪”的細節和質感都放大到了熒幕上,在整體風格上並不會讓人覺得突兀。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在虛擬現實越來越熱的今天,《蜘蛛俠:平行宇宙》確實做到了與別人不一樣的事情。藝術家們選擇摒棄讓人物真實到頭髮的3D數碼審美,讓漫畫的傳統美感變成人物的形象設計,使得這部動畫電影有了自己的氣質,與純粹的3D動畫人物區別開來,具有自己的獨特觀賞性,酷酷的。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第二,波普藝術的加入。除了在電影中保留了傳統漫畫的樣式之外,索尼的藝術家們還在片中運用了不少流行元素和當代藝術的風格,其中,最爲明顯的就是波普藝術的出現,比如,美國藝術家,羅伊·利希滕斯坦的圓點風格的借鑑。

羅伊·利希滕斯坦

在展現黑暗中的蜘蛛和少年時,人們可以在畫面裏的光源處看到由圓點組成的光源圖像。這是一個重要的場面,預示着小黑蛛即將成爲新一代的蜘蛛俠,所以在這個畫面中,藝術家更強調了畫面的簡潔明瞭,而讓黑暗中的光源多了些圓點,既可以擺脫畫面的單一層次感,加強景深的效果,還可以使得這一幕在劇情張力上充滿分量。

爲了讓這部電影充滿藝術感,視覺導演不斷強調,“讓每一個畫面都成爲一幅畫”。

羅伊·利希滕斯坦

而回顧一下羅伊·利希滕斯坦,他作爲美國最著名的波普藝術家,其標誌性的繪畫風格就是漫畫式的語言。

他最著名的手段就是借用當時大衆文化與報紙媒體的意象,把漫畫風格和新聞報紙圖片中的印刷墨點,把標誌性的大圓點(Benday dots)不斷放大,再利用標誌性的誇張色調和流行文化的內容,來表現美國人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展現“美國人的生活哲學”。

羅伊·利希滕斯坦作品

藝術家的想象力總有異曲同工之妙,作爲現當代藝術中的重要藝術運動,波普藝術的出現本來就受到了流行文化的影響,他們的創作初衷就是打破人們對藝術“高冷”的固有印象,把日常生活的元素融入藝術世界。

而反過來,波普藝術又進一步影響了別的藝術家,從設計、電影,再到時尚文化,波普藝術又成爲了一種流行,影響了更加廣大的藝術家的創作。可以說,漫威的漫畫作品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波普藝術的影響。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第三,配合了強對比色與街頭噴繪藝術。

爲了配合劇情的需要,電影中有一段情節展現了小黑蛛邁爾斯與他崇拜的叔叔一起創作噴繪的過程,把塗鴉藝術也融入了電影的場景。這個場景是邁爾斯即將成爲蜘蛛俠的前奏,滿牆的塗鴉,彩色斑斕,就像是不羈的年輕氣息,承載了年輕人的想象,預示着未來要發生的事情。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而街頭塗鴉本來就十分具有漫畫感,2D的特性與電影的屬性十分相似,都是用大色塊、化繁爲簡、高對比等元素組成,炫酷誇張的氣質也能凸顯人物性格。

最後,其實這部電影的視覺成功,最主要的貢獻還是得益於索尼請到的藝術家。

西班牙藝術家Alberto Mielgo的作品

比如,這部電影的前美術指導是西班牙藝術家Alberto Mielgo。雖然,他跟索尼的合作最終不愉快的結束了,但在影片的片尾,你還能看到ArtConsultation:Alberto Mielgo的名字。

Alberto Mielgo的作品十分具有個人特點,喜歡把不同質的元素相拼貼組接,形成科幻感極強的畫風。他還是幾年前《創戰紀》的美術指導,畫面裏已經能看到大色塊運用,簡潔的流線設計帶來的科技感。而這一次,在小蜘蛛的美術團隊的風格定調中,都能看到Alberto Mielgo的作品風格的影響。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利希滕斯坦曾經說,“我試着利用一個俗濫的主題,再重新組織它的形式,使它變得不朽。這兩者的差別也許不大,但卻極其重要。”

這句話,對於《蜘蛛俠:平行世界》也是同樣適用。或者說,真正的藝術家們知道這一切的意義。

《蜘蛛俠:平行宇宙》劇中畫面

流行文化對於動畫的再次創作是極其重要的,不能被取代的。我們生活的歷史和審美的經驗,都會變成藝術家腦洞中活躍的元素,用豐富強大的想象力幻化爲一種視覺圖像。正是有了這些藝術家的想象和堅持,才讓《蜘蛛俠:平行世界》在美術上獲得如此好口碑。

總體來講,藝術家們爲影片注入的心血讓人感動。別出心裁和視覺革新是征服觀衆和影評人的主要因素,動畫人的想象力如此偉大,團隊的踐行力更是值得尊敬。

*

主編:蘇也 微信:suyesophi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