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奶奶勸說明蘭:“讀書,畢竟不是女孩子的分內事”。

明蘭卻說出了讓奶奶也驚歎的話來:

依我看,讀書無用論這話,就是騙人的。我覺得這句話,不過是那些男人們,希望女孩子一輩子渾噩愚昧、乖巧聽話、好擺佈。

劇中明蘭的聰明才智、處事周全,讓奶奶也說出了“如果你是男子,功名絕不在你父親和二哥哥之下。”

讀書無用論,從來都是騙人的。

然而,要想讓讀書有用,要想讓讀書變得更有用,變得能賺錢,能升官,能辦事更快,能人脈更廣,卻需要你先做到這一點:

用讀書先改造自己的大腦。

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朗所著的《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描述了這種方法——該讀什麼書,怎麼讀書才能讓讀書改造大腦,讓讀書變得更有用。

0 1

多讀書可以讓我們掌握人工智能也無法學會的能力

阿爾法狗用強大的計算能力、機器學習能力已經戰勝了柯潔等世界頂級的圍棋高手,無人飛機、無人汽車也在逐漸得到商業化的嘗試和應用,到底還有什麼能力人工智能目前學不會的呢?

答案是:與人密切相關的能力

比如,情感共鳴能力,聊天的能力。

多讀書,可以讓我們藉助文字,爲了哈姆雷特、爲了卡列尼娜、爲了杜十娘而流眼淚。多讀書,可以讓我們向孔子、王陽明、曾國藩學習待人處事。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和好朋友、親人、同頻的人之間聊天能感覺到能量的碰撞。

例如微信羣機器人 、微軟小冰,我們調戲它,和它玩,但它不會成爲我們的閨蜜、哥們,甚至連寵物都不是。

正如,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所說:“與人聊天能否感覺開心盡興,取決於一種只可會意不可言傳的微妙因素。書籍既可以錘鍊自身的語言能力,也在傳遞這種微妙感覺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0 2

有一句俗語:“別人嚼過的口香糖,你是嚼不出味道的。”

要想改造我們的大腦,我們必須拋棄毫不費力、淺嘗輒止的閱讀。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反覆閱讀《堂吉訶德》一書,甚至身體不適在病榻上的時候。

被譽爲人類史上最具智慧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死於獄中之前,最有閱讀的是《伊索寓言》一書。

經典的書籍,會帶來智慧、積極的能量、永恆的愛,入口的是美食,自然會讓我們的大腦得到更好的營養和改造。

0 3

怎樣讀纔是改變大腦的正確方式?

1、交叉閱讀多本書,讓大腦找到樂趣。

請記住,大腦喜歡雜食。

一些大部頭、難啃的書,不要想着一口氣讀完,學着把這些書分階段讀,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拿起其他準備好的書讀幾天,這樣讀着讀着再拿起之前的書,或許又有了更多的思考,更大的樂趣。

不要擔心那本書你放了一段時間,不想再看了怎麼辦。如果你真的不想看了,只能說明那本書的內容你現在不感興趣,放下即可。

讀不同的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不同的觀點互相碰撞,產生出更有創意的想法。

正如書中所說:“雖不能知曉哪一本書會發揮作用,但大量讀書可以令大腦如腐葉土般進行發酵,在腦內形成優質的土壤。

讓大腦興奮,讓大腦多思考,讓大腦更靈活,纔是改變大腦,改變認知的關鍵。應該做的事插上熱愛這雙翅膀,才能鳳凰涅槃,展翅高飛。

2、多讀紙質的書。

在網上經常會看到,到底是讀紙質書還是讀電子書的討論,kindle、手機書籍閱讀app的流行,也讓電子書逐漸流行起來。

毫無疑問,電子書的流行,讓我們接觸書籍的數量劇增,但也卻降低了我們的耐性更細緻認真地讀完一本書。

學了那麼多時間管理,生在互聯網的我們卻沒有一個人比得過柳比歇夫的時間管理。

天天盯着股市,卻永遠無法超越不愛上網的股神巴菲特。

紙質書的高端在於一段“離線”寧靜的時光,一段無人打擾的思考,與自己與作者心靈的對話,知識的厚重與智慧。

選擇了閱讀經典書籍,也就選擇了你會用最大的努力來改變大腦。

3、學會些快速閱讀的技巧,才能閱書無數,找到對自己重要的書籍。

書那麼多,窮極一生也讀不完,用最少的時間來確認這本書是不是你需要的,是不是你想看的,如果不是,就擦生而過吧,去尋找對你更重要的書。

快速閱讀的目的是篩選書籍,或者掌握一些基礎的信息。對於重要的書籍,當然得用我們最大的努力來思考、踐行,這樣才能改變大腦。

正如作者一樣,讀米爾頓.弗裏德曼《自由選擇》來思考自由,理查德.費曼的《別鬧了,費曼先生》來了解理科思維,夏目漱石的《玻璃門內》發現真正的善良是什麼。

想要讀書讓你增值十倍,你先得通過讀書來改造自己的大腦。

本期

福利

請留言分享一本近期讀到的好書

隨機送出《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2本

(編輯:咖啡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