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時間 | 張近東兩會再談物流:儘快制定循環包裝國家標準,完善綠色包裝回收體系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秋 近年來,網購盛行使得物流行業發展迅速,但與此同時,也經歷着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陣痛。經濟觀察網瞭解到,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通過今年的政協委員提案,再度對綠色物流提出建議,建議儘快制定循環包裝國家標準,完善綠色包裝回收體系。

據瞭解,當前全國郵政行業寄遞服務業務量迅速攀升,但由快遞產生的廢舊包裝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且體量、污染量不容小覷。根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數據:2017年中國快遞業消耗了塑料袋147億個、包裝箱86億個、膠帶3.3億卷,編織袋30億條。根據調查顯示,超7成用戶會把快遞包裝當作“垃圾”處理,只有19%的用戶將快遞包裝進行循環二次利用。

2018年12月,國家郵政局發佈《快遞業綠色包裝指南(試行)》,鼓勵企業積極探索使用循環快遞箱、共享快遞盒等新型快遞容器。但由於快遞垃圾回收體系不健全,單純依靠企業力量推進回收體系建立難度較大,導致新型包裝難以推廣。此外,目前可循環快遞箱僅在消費者端進行推廣,尚未與上游供應鏈廠商形成聯動,循環共享體系尚待完善。這些都是物流行業綠色包裝推進過程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3月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佈《關於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其中指出,要增強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強調發展物流新服務模式,鼓勵和支持雲倉等共享物流模式。

從張近東的建議來看,綠色物流是一項系統性工作,涉及政府、企業、公民等參與者的全情參與:建立綠色包裝標準規範,針對共享快遞盒等循環包裝進行規範;推進城市回收體系建立,建立政府主導、政策扶持、企業積極參與的綠色包裝推進組織,有規劃有秩序地建設綠色電商城市;聯合企業、社區、學校等,探索建立包裝回收試點,建立綠色園區、綠色小區、綠色校園等,逐步提高公民綠色環保意識;聯合上下游供應鏈廠商,推動入庫商品包裝減量化、可循環化,建設全鏈路綠色循環共享機制。

此前,蘇寧在2017年就啓動了“共享快遞盒計劃”,去年發佈的全鏈路綠色物流解決方案“青城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