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一些農村的俗語老話,這些老話能被人們說出來,說明它們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

“與人不和就勸人餵鵝,與人不睦則勸人架屋”

在現在很多人看來,這句俗語完全是不懷好意。先說“養鵝”,鵝的食量非常大,但是卻不經常下蛋,肉也很難長,而且還會擰人,所以很容易傷着外人。所以如果不會養的話,對人們來說就是賠錢貨,所以在農村有“家有萬擔糧,不養脖子長(鵝)”的說法。在說“架屋”,架屋就是蓋房子,無論什麼時候,蓋房子對人來說都是一件很費錢財的事情,所以蓋房子會降低別人的生活質量,還會讓別人感到勞累。

所以讓人們覺得“與人不和就勸人餵鵝,與人不睦則勸人架屋”這種說法有着一定的負面性!

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爲在古人看來,鵝是一種非常高雅的動物,同時還代表着吉利,而且鵝還有着非常強的護家能力。如果和別人吵架,送他一隻鵝或許能緩解二者之間的矛盾。而“架屋”因爲是一件麻煩事,所以必然少不了請人來幫忙,而且農村房子蓋好之後也會辦酒席,這樣一來二去矛盾也會慢慢化解。

所以說“與人不和就勸人餵鵝,與人不睦則勸人架屋”其實是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而不是加深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三歲看八十”

其實這裏的“三歲”和“八十”是虛數,意思是幼年和成年這兩個年齡段!很多人認爲孩子年幼的時候對於外界是沒辦法做出好壞的判斷,也沒有能力記住事情,所以就會在孩子的面前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說一些不好的話!可是殊不知這些不良行爲已經給孩子帶了了非常大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幼年期,大腦就已經開始快速發育,這時候使對外界的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會牢牢將身邊的行爲記錄在頭腦之中,並培養成爲獨立的性格。咱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性格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而且性格一旦形成,很難改變,就像俗語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所以人們才說“三歲看八十”,就是因爲小時候就能看出來一個人的性格是什麼樣,以此結合生活經驗對孩子的未來做出判斷,這樣得到的結果往往十分正確!

同時,這句話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告誡,孩子的性格,行爲和父母的日常是有着非常大的關係的。父母在孩子幼年時候說的話,做的事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定型,所以說教育,從剛出生的那一天就開始了。

所以在這裏希望大家對孩子的幼年教育要有足夠的重視,從自己開始做起,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在生活中培養孩子自信、開朗的性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