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新闻了解到: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新修订出台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从对高校教师进行分类评价、职称和岗位聘任实行聘期制、加强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的监管3个方面,完善高校教师职务聘任的“北京模式”,进一步激发北京市市属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教师职称打破终身制,能否解决职称越高越不在教学一线的尴尬局面

这仅仅北京市针对高校教师职称改革的一大看点,对于其他地区教师和非高校教师目前还没有任何的影响。不过,教师职称广受争议,教师们对职称是既爱又恨,爱的是评上职称可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恨得是职称的评聘都非常繁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评聘条件,除了认真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外,还要做一些几乎与教育教学无关的额外工作,令老师费神费力。为了评职称积累条件,要没完没了的准备所谓的优质课、观摩课,这些优质课几乎都是表演课,在课堂上练了一遍又一遍,学生听了又听,严重的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这样的优质课到底有什么意义?还有许多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基本都是在网上研究,真正深入到一线搞研究的少之又少,对于一线教师们来说,平时的课业负担已经够重的了,哪里还有什么时间搞课题研究?但评职称时则把课题研究成果作为一项必要条件,这是在逼着老师搞研究,没有办法、也没时间的一线老师们,只好借助网络,从网络上找些素材,结合自己的一点东西,拼凑成自己所谓的研究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令一线老师很无奈!

教师职称打破终身制,能否解决职称越高越不在教学一线的尴尬局面

在基层学校,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几乎都有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认为自己的职称已经到顶,也就没有再努力的必要了,因此,一部分高级教师把干后勤、教个副科当做了自己最理想的选择。所以在有些地方就有了这样的怪现象:努力干工作的几乎都是有评职称需求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拿着高工资的往往都不在教学一线!更令老师们感到不安的是:只要这些高级老师占着岗位不退休,年轻的老师即使在努力,即使评上高级职称,也不一定能够兑现高工资,因为有岗位比例的限制!这种现象的存在,使部分老师对评职称失去了信心,对工作也就缺少了激情!

教师职称打破终身制,能否解决职称越高越不在教学一线的尴尬局面

那么,如果打破教师职称的终身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我个人认为如果职称不再终身制,而是每几年一考核,能者留,庸者降,尤其是对于那些占着高级职称的岗位而不从事应有的工作的,具有一定的震慑!起码不会再有今天刚评上高级职称明天就要请假看病的怪现象!按理说,取得了高级职称,说明教学能力、教学业绩都应该高人一筹,更应该到教学一线去工作,为学校做更多的贡献,这样才是正常的,而不是职称越高越不用工作!当然,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大多都不再年轻,无论体力精力都会下降,而学生也不太喜欢年龄偏大的教师,所以让这些具有高级职称的老教师像年轻的教师那样满负荷工作也不现实,学生也不欢迎。所以这就是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矛盾。

针对这种情况,我个人感觉,如果教师职称做如下改革也许会好些:1、取消教师职称、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让每位老师都能够看到评职称的希望;2、缩短评职称的时间,把满5年评上一级职称改为满3年评上一级,这样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依然很年轻,可以更好的干工作;3、给50岁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安排一半的一线教学工作任务,没有特殊的身体原因不能允许干后勤,否则降级处理!这么做,既照顾了年龄偏大的老师的身体,也能够给年轻老师以希望,使每位老师都愿意服务于教育!

—— 考生服务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