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媒分析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包寶寶》:中國崛起帶動中華文化輸出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道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3月1日刊登了題爲《<包寶寶>與華人文化:當奧斯卡獎給了80後華裔女導演》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短短八分鐘的動畫短片《包寶寶》以具有中國文化象徵的“包子”詮釋母親的愛,奪下201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短片。

影評分析,《包寶寶》以包子詮釋中國當代的社會現象,且突顯文化融合,因此成功獲得評審青睞。

跨越東西的共鳴

《包寶寶》敘述一名居住在美國舊金山的華裔母親,孤單在家度日,某天突然發現有個包子會動,就展開了母親與包子的生活。事實上,這個“擬人包子”就是她的兒子,母親對他無微不至地照顧,真切闡述傳統華人家庭中常見的父母形象。

這部動畫短片是由29歲的加拿大華裔導演石之予執導,是皮克斯公司首部由女性導演的動畫短片,也是首部華人執導的動畫片。

石之予曾對媒體表示,故事背景設定在1991年,當年父母帶着兩歲的她移民加拿大,而會以包子作爲創作元素是因爲食物是她在中華文化的成長印記。

臺灣某影評人表示,主要國際影展及電影市場取向仍以歐美爲主流,歐美評審對於其他文化會有期待,像過去充滿中國元素的電影《功夫熊貓》,就受到西方觀衆的喜愛,在當地成爲主流。

該影評人進一步分析,因爲美國是個文化“大熔爐”的國家,對多元文化保持開放態度。他強調,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的獎項,因此在評選時還是會融入美國的價值觀。

他說,華人強調以家爲重的價值觀,但歐美卻是以個人爲出發點,《包寶寶》呈現出中西價值觀的碰撞,也是社會現象。“《包寶寶》把這種矛盾用短短八分鐘,呈現出《摘金奇緣》想談的議題。”

該影評人表示,今年29歲的《包寶寶》導演石之予是獨生女,她長大後離開父母,完全反映出這一代中國人的現象及想法,也突顯出兩個時代的差異。

中國崛起帶動中華文化

《包寶寶》的導演石之予首次入圍奧斯卡獎,一入圍就得獎,成績亮眼。石之予在領獎時表示:“有古怪創意和想法的人不要害怕,把你們的故事講出來,一定會得到共鳴!”

她說:“美好的故事會感動人,會讓他們產生共鳴,會讓他們感覺到美好。所以我也相信在我狂野的思想中,我能夠把觀衆帶進電影。”

石之予透露,她很愛母親,所以非常理解《包寶寶》影片中那種母親的心態。她強調:“不是我母親的話,我也沒辦法做成這部短片。”石之予曾向媒體表示,拍這部片前,自己藉着回中國探親的機會,在四川和重慶收集過當地飲食文化的相關資料。

中華文化在越來越多的歐美戲劇作品中呈現,知名電影監製焦雄屏認爲,中國市場崛起是關鍵因素。

她分析,中國將會撼動美國在電影史上一百年的地位,許多電影公司會關注電影是否能進入中國市場,因此中國元素會在許多作品中展現。

另外,許多中國人投資電影,會要求在電影中穿插中華文化元素,希望更廣泛地將中華文化介紹給世界,也是原因之一。

她舉例,像是一兩句華語臺詞或一兩個華人角色,甚至電影主題都會環繞在華人文化上。她說:“《摘金奇緣》在北美大受歡迎,無論評價如何,都能看出世界非常關注華人社會。”

焦雄屏認爲,中國元素出現在電影或藝術上已成爲不可擋的趨勢,未來只會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