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一场伏击战中,八路军藏在隐蔽处,静候日军的到来,在日军刚进入射程范围之内时,一些新兵蛋子总是会拉起枪栓,跃跃欲试,这时,一些有战斗经验的老兵总会说:别动!等日军靠近了再打!

毫无疑问,八路军老兵说的“等日军靠近了再打”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原因很简单,我们正常人都能想到,因为离得越远,战士们的射击命中率就会越低,而离得近,打中敌人的概率就会变大。抗战时的步枪的有效射程在四、五百米左右,但是在距敌四百米时攻击与距敌两百米时攻击,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战果。

但是,八路军所说的“等敌人靠近了再打”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把敌人的优势最小化,自己的优势最大化。

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八路军的武器弹药极度匮乏。抗战初期,八路军虽然接受改编,但是武器装备还是很简陋,基本是红军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老家底,武器是万国牌的什么都有,小米加步枪,大刀片子,步枪、木柄手榴弹。

除此之外,八路军的步枪和弹药数量还严重不足。据资料显示,1937年年底,八路军由成军之初的4.6万余人迅速扩军至9万余人,但却面临极度缺乏武器弹药的问题,任弼时曾在一份文件中写下这样的文字:“现在的问题就是枪支太少了,全军约9万余人,但步枪仅2万余支,短枪2千余支,手枪400支,手花机514支,轻机枪520挺,重机枪74挺。”不仅枪支武器匮乏,弹药也同样严重不足,战士们平均都分不到几颗子弹。

经过上面这样这些描述,大家懂得了八路军有经验的战士为什么会说:“等敌人靠近了再打”的原因了吧,因为远距离攻击效率低,会造成弹药的浪费,而八路军正是一支极度缺乏武器弹药的军队,与日军进行远距离对攻,对他们来说太奢侈了。

等日军靠近了再作战,八路军便于和日军展开白刃战,白刃战中日军火力优势得不到发挥,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八路军的大刀长矛也不是吃素的,这样就把敌人的优势最小化,自己的优势最大化了。

所以,八路军的伏击战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等敌人进入步枪的有效射程后,开始用步枪密集射击,这样,敌人即使冲锋,阵型也会散乱。再靠近一些,就用手榴弹杀伤敌人。手榴弹都扔完了,战士们就会和敌人拼刺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