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魚,又稱芭蕉魚。屬洄游性的魚類,外形略扁,呈流線型,肌肉發達,最大的旗魚可長達數米,重達上百千克,是海洋中游速最快的魚類之一。旗魚肉嫩肥美,其肌肉的顏色不同,有白色、淡紅色、鮮紅色等,營養價值極高,是高級魚類食材。

似月魚,鈍圓強壯,成紡錘形,尾柄亦寬,呈“八”字型分叉。頭吻部鈍圓。尾鰭外緣平直。背鰭大於臀鰭,背、臀鰭緣弧形,體色多變,有紅、淡黃、藍、紫紅等色,有深有淺,有偏藍或偏紅,上頜像劍樣向前突出。

旗魚生活於水溫高的海中,範圍極廣;臺灣周圍近海亦有分佈。白旗魚味道最鮮美的季節是冬季

而黑旗魚、芭蕉旗魚則在夏季,尤其是芭蕉旗魚(約在黑鮪季的前一個月左右,一直到黑鮪季完了)在每年三到六月間非常肥美,魚肉的切斷面呈現鮮色,可媲美鮭魚肉,一般內行人稱爲金瓜肉(南瓜肉)。

旗魚爲熱帶和亞熱帶大洋性上層魚類。通常發現於溫水層上面,非常密集地分佈於沿岸與島嶼的鄰近水域,依大小會形成魚羣,在太平洋進行生殖迴游。

這個小旗魚可能看上去毫無攻擊力,但是它已經以其他魚子同伴爲食了要在300萬個競爭對手之中存活下來困難可想而知,所以它們很小就開始以其它兄弟魚子爲食,在這樣反覆的爭奪中,能夠存活的數量已經很少了,再加上其他食肉魚類的捕殺, 最終只有非常少數的能夠活到足以應付自身安危的程度,而存活下來的都是強者。

值得注意的是,旗魚形體大,性兇猛,所以,在捕撈上船前的最後一刻,需用木槌照準它的頭部猛力一擊,使之昏迷,再捕撈上岸。另外,將釣獲的旗魚拖近釣船時,它有時會瘋狂地衝向船弦,用利劍似的長吻撞壞或撞翻漁船,發生意外。

這就要提前準備好預防措施,以防萬一。還有,如果釣獲的旗魚過大,切不可強拉硬拽。一旦發現無能爲力時,一定不可勉強,應當機立斷——切斷母線,“丟車保帥”,確保人身安全。[1]

旗魚分佈於全世界各大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印度尼西亞、日本、美國和我國的東海南部和南海等水域,均有它的蹤跡。臺灣暖流(即黑潮,亦稱“日本暖流”)的本流是它的洄游區。每年10月中旬以後靠近沿岸。

首先有真旗魚洄游,接着有目旗魚洄游,春夏期間有黑皮旗魚洄游,夏秋有芭蕉旗魚洄游。洄游索餌期正是釣獲旗魚的大好季節。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