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掌財經/田小嬌

事件的“爆料”人士是一位王姓同傳譯員,知乎名字叫做Bell Wang,我們叫他Bell同學吧。

整件事情還要從一場高端會議說起,9月20日,2018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IEID)的高端裝備技術與產業分會召開,Bell受邀來到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做現場同傳。

第一位嘉賓是來自日本的教授,Bell觀察屏幕後發現,屏幕上的英文字幕完全屬於“胡話連篇”,看來訊飛並不太適應日本教授的口音。

科大訊飛回應AI同傳造假質疑,強調“人機耦合”是否在打擦邊球?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屏幕左邊的中文,卻是Bell搭檔翻譯的文字版輸出!

科大訊飛回應AI同傳造假質疑,強調“人機耦合”是否在打擦邊球?

Bell得出以上結論的原因是,其中搭檔用來連貫語句的“就是”一詞,竟然也出現在屏幕,並且多次出現了和源語言內容完全對不上的情況。

這訊飛聽見是怎麼在聽不懂英文原文的情況下,如此流暢的翻譯出日本教授的英文演講呢?難道這個AI會讀取意念?!

科大訊飛回應AI同傳造假質疑,強調“人機耦合”是否在打擦邊球?

而在下午,Bell發現此次大會在直播中出現的同傳內容正是他們人工翻譯的文本,只不過裏面的聲音是機器人。

之後,這件事就炸了,網友紛紛指責訊飛有造假之嫌。

而訊飛究竟有沒有造假?

在說這個問題以前,先吐槽一下:有些人,不管別人怎麼講道理擺證據,就是我不管!反正就是訊飛造假,反正我就是沒說錯。

科大訊飛回應AI同傳造假質疑,強調“人機耦合”是否在打擦邊球?

求求你們了,動動腦子(如果有的話)好嗎?

針對網絡消息稱訊飛同傳用人類翻譯冒充AI,科大訊飛回應稱,科大訊飛從沒講過AI同傳的概念,始終強調是人機耦合的模式,人工智能目前還無法替代同傳,人機耦合纔是未來發展之道。

注意:從來沒有 提!過!

考慮到會議的學術背景和所涉及專業,主辦方對訊飛提出的具體會務需求是:訊飛聽見智能會議系統僅需對演講人員的語音及同傳人員的語音進行實時轉寫文字上屏。

據瞭解,“訊飛聽見智能會議系統”是一款中英文語音實時轉寫和多語種實時翻譯系統。

它有兩套方案,一套具有“機器翻譯”的功能,在會議現場進行全自動離線翻譯並同步展示在屏幕上,沒有任何人工同傳參與,logo顯示爲“訊飛聽見--AI離線翻譯系統”;另一套具有“聽見轉寫”的功能,會議的發言語音轉寫成文字上屏,Logo顯示爲“訊飛聽見”。這兩套方案在不同的會議場景都會使用。

科大訊飛認爲,第二套方案是人機耦合,可以降低同傳工作者工作強度、賦能翻譯人員,並在聲明中特別強調:人機耦合纔是未來。

訊飛並不是事情發生後才提出這個,很早前就說過現階段做不到同傳,取代不了人類,希望大家理智看待,不要捧殺。爲避免新技術被過度神化對大衆造成錯誤的引導,公司在2017年6月29日還特別發佈了《拒絕神化 人工智能技術需踏實前行》的文章。

文中提到,目前,機器翻譯已經取得非常大的進步,在衣食住行等常用生活用語上的中英翻譯可以達到大學六級的水平,能夠幫助人們在一些場景處理語言交流的問題,但距離會議同傳以及高水平翻譯所講究的“信、達、雅”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訊飛一直所努力的,是希望通過語音轉寫和翻譯技術幫助同傳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失誤,形成人機耦合的同傳新模式,並不是去替代同聲傳譯。

要說到這裏,不得不提,訊飛事件發酵也有媒體的一份“功勞”,訊飛翻譯機出來的時候,這些媒體蜂擁而上,分文不收的幫訊飛進行大幅宣傳。不客觀的報道也給訊飛填了一把火,見風就是雨,極力誇大事實博取眼球!

科大訊飛回應AI同傳造假質疑,強調“人機耦合”是否在打擦邊球?

這時候,這些不帶腦子被人帶偏節奏的人,就顯得非常可悲,不止是這一次訊飛事件。在幾乎所有的輿論事件中,他們都被節奏帶着走,在發表言論前,拜託請用你的腦瓜子好好想一想。

那算不算打擦邊球呢?

如果說訊飛沒有造假,很多人還是會說:沒說過不代表沒有這麼做!根據同傳譯員的說法,他們並沒有感覺到任何實質工作量上的減少。他們堅定認爲訊飛提到的人機耦合完全是在打擦邊球,混淆概念。

首先,我們要明白人機耦合到底是啥?

“耦合關係”本身是指兩個事物之間如果存在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同時耦合也是電路中的術語,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電路元件或電網絡等的輸入與輸出之間存在緊密配合與相互影響,並通過相互作用從一側向另一側傳輸能量的現象。

站在訊飛的角度,科大訊飛搞人機耦合模式還可以更好的服務同傳行業,而且是與上海外國語高翻學院聯合開發的,本質就是AI+同傳。

如果說這次訊飛事件也反映了部份新興科技變革所造成的牴觸情緒(就如同仍經常被提及的:“ AI 是否會取代人類工作崗位”,許多人將此視爲危機甚至是威脅),那麼,這些牴觸者是不是搞錯了對象呢?暫且不說能不能做好,同行業裏真正想要用AI來完全取代人工同傳的大有人在!

對於訊飛機器翻譯技術現狀,科大訊飛方面透露,明年將達大學專業八級水平,可以較好滿足日常交流需要,但還無法代替同傳。

社會發展太快,人心浮躁,人們對高新科技創新的需求和期望越來越大,好的產品要經過數十年甚至更久的歷練。創新過程中總是困難重重,我們不應該處處詆譭我們自己的產品,放大他們的缺陷,而應該更多的相信和信任他一定會成爲好的產品。當然前提是公司和產品要有過硬的技術和質量!而企業和民衆能夠互相信任!

如今,訊飛事件也在雙方溝通後逐漸收尾,9月24日深夜,訊飛事件的爆料人士Bell更新網站發文,就其中的誤會予以說明,表示他認可“訊飛沒有主動造假的行爲”;9月25日,科大訊飛官方微信亦致信全體訊飛人:“真金不怕火煉”,強調“沒有造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