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趕集:虛假招聘信息致5500人被騙近億元

58趕集野蠻生長後遺症 虛假招聘信息致5500人被騙近億元

“本來投簡歷過去是想找份工作,結果到了面試地方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培訓機構,根本不是上班的地點。”又到了畢業季,武漢大學生雷雷(化名)卻在求職時遇到了騙子。

本是爲用戶提供便利服務的網絡平臺,卻變成了不法分子實施網絡招聘詐騙等不法活動的工具。近日,長江商報記者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據不完全統計,近年60起通過58同城、趕集網發佈虛假招聘信息的詐騙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過發佈虛假招聘信息詐騙,超過5500名被害人受騙,詐騙金額近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大量虛假信息的存在與其平臺不斷迅速擴張不無關係。互聯網投資金融領域律師董毅智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如果僅僅是利用人口紅利或者市場規模野蠻生長的模式來發展,長期來看都會存在很大問題。

“找工作”變“抽成工資當培訓費”

雷雷是武漢大學互聯網信息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在58趕集上投遞一系列簡歷後,有一家自稱正在招聘網絡運營員的武漢本土互聯網公司給他打來電話,約好去面試。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招聘地點,並沒有看到所謂的互聯網企業,而是一家搞培訓的私人工作室。“我們這包就業,就是需要先培訓三個月。”

雷雷很是奇怪,企業招人可以自招實習生,或者培訓試用期人員,爲什麼冒出一個第三方機構。仔細問了之後才驚覺,原來這背後有強制性的收費標準。“培訓說起來是免費,但是需要簽訂特殊條約合同,每個月工資需要上交近千元給他們,作爲培訓分配抽成費,時間將近一年之久,而他們分配的工作每個月也就三至五千元。”雷雷感覺遇到騙子了。

自從三年前,鬥爭了十餘年之久的“老冤家”58同城和趕集網牽手成爲一家人,合二爲一的58趕集有限公司市場份額超過70%。

然而,合併後的58趕集平臺卻頻頻陷入虛假信息的風波。北京消費者肖驍(化名)在58同城上看到一則個人出售較高性價比二手相機的信息,隨後卻掉入了騙子設計的陷阱,最終,肖驍被騙走2000多元;夫妻倆在商務樓租下一間有模有樣的辦公室,通過在58同城、智聯招聘等知名網站發佈子虛烏有的招聘信息,忽悠求職者前來面試,並以繳納體檢費、餐費、保證金等名義,一個月內連騙25人3.5萬餘元;鄭州一女大學生在58同城上應聘模特被騙貸款整容……

互聯網投資金融領域律師董毅智向記者分析:“從市場佔有率來看,58趕集已經這個行業的頭部企業,在招聘領域確實具有一定的優勢,那麼市場比較大佔有率比較高,也就更容易成爲窩點。”

易觀生活服務行業中心高級分析師陳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招聘欺詐現象不是現在才集中爆發,而是一直都存在,只是互聯網平臺在提供了便捷的同時,也因爲巨大的存儲量成爲聚集‘窩點’。”

“58趕集也在監管上做過一些事情,但是由於投放的信息量大、類型繁多,監管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 陳濤認爲,“這方面。平臺還需要在技術上和程序上再下功夫,多和相關部門配合,有效打擊網絡黑產。”

“屢次出現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審查機制不完善,平臺對於發佈者信息審覈尋在漏洞。”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研究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會員營收佔比近四成

把全國大街小巷的小廣告聚集到一起, 58趕集也迎來誘人的收入。然而,對會員規模和數量的追求,讓不法分子有機可趁。

“58本身的業務模式實際上就是傳統的黃頁業務,這種業務追求的是一種流量,也就是信息流。爲追求信息流,在審覈的過程中是否能夠保持高標準嚴要求是存疑的。”董毅智表示。

記者梳理58同城一季度財報顯示,58同城第一季度淨利潤2780萬美元,同比扭虧,按照會計準則來算已經盈利近七千萬人民幣。

值得關注的是,在總營收爲24.712億元(約合3.930億美元)中,會員營收爲9.289億元,佔比近38%;在線營銷服務營收14.920億元,佔比近60%。

而所謂的在線營銷是指,提供實時競價、優先展示的服務。對此,陳濤向記者解釋:“從目前的財報信息來看,並不能推斷出在線營銷營收是具體哪些板塊在支撐,但是互聯網公司競價排名是一種比較常見現象,需要技術手段來避免惡性事件發生。”

58趕集也意識到了安全的重要性。58趕集相關人員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在58同城、趕集網上發佈信息,都需要通過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以及手機號、人臉識別、身份證驗證、芝麻信用認證、銀行卡等綜合資質進行審覈。所有在平臺上發佈的職位信息,均需要通過系統+人工的雙重審覈,方能在頁面上展示。任何方面觸發誠信管理系統的預警,都將限制發帖權限,發帖無法通過。”(長江商報 記者 陳妮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