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設置初衷可能是爲了使學伴和留學生雙方匹配到滿意的夥伴,但多多少少還是會讓人浮想聯翩認爲山大學伴制度目的之一就是爲了給留學生提供異性交流機會。引發網友第二輪質疑的是山大學伴申請表的要求設置裏,大喇喇寫着:參與學伴活動的目的之一,結交外國異性友人。

最近,山東大學學伴制度改革一事引發網絡熱議。

有網友評論說,這是中國學生和留學生一起互相學習交流的好機會。也有人質疑,將原本爲留學生提供一箇中國大學生作爲學伴升級爲三個,是不是留學生優待?學伴的性別爲什麼是女性,是不是easy girl?

今天焦點君就想和大家聊一聊,山東大學學伴一事問題到底出在哪裏,網友又爲何如此憤怒。

山大“學伴”制度引批評,真不是網友太敏感


山大“學伴”制被主流輿論批評

山東大學的學伴項目到底是如何制定實施的?據瞭解,該項目始於2017年,根據《山東大學“學伴項目”管理暫行規定》,該項目爲增加中國學生與留學生的理解與交流,促進學生國際化的一項活動,學生本人完全自願參加,自願退出。

2018年的山東大學“學伴”(Buddy)項目升級成爲一個留學生配三個校內學生,且校內學生以女生爲主。消息被廣爲人知後,在網絡上引發了激烈的爭議。質疑者認爲一對三本身就有明顯崇洋媚外的意思,30個伴讀居然有26個女生,其比例更是足以說明學伴項目“別有用心”。


山大“學伴”制度引批評,真不是網友太敏感



而山大公佈的2018年成組結果通知裏,分別對申請者的態度、興趣、信仰、志願服務經歷和外語水平均有要求,卻唯獨沒有限定性別,之所以出現女性佔比86%的結果,具體原因不明。

引發網友第二輪質疑的是山大學伴申請表的要求設置裏,大喇喇寫着:參與學伴活動的目的之一,結交外國異性友人。

儘管設置初衷可能是爲了使學伴和留學生雙方匹配到滿意的夥伴,但多多少少還是會讓人浮想聯翩認爲山大學伴制度目的之一就是爲了給留學生提供異性交流機會。

7月12日下午,山大發文就此事道歉,回應稱: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由於審覈把關不嚴,在相關報名表中出現了“結交外國異性友人”這一不當選項,引發不良影響,對此深表歉意。


山大“學伴”制度引批評,真不是網友太敏感



回應還強調,不存在1名男留學生對應3名女生學伴的情況,除此之外,山大將對“學伴”項目進行全面評估,認真總結反思。

網上質疑是否完全中肯?

像山大的學伴項目,其實全國範圍內多所高校都有展開,本意均是爲了幫助留學生融入學校,也幫助本校學生提高成績。在實現雙贏的同時,還能提升本校學生志願服務的思想境界。

有網友認爲,大學校園裏各種活動中打着能夠結交異性朋友的旗號來吸引學生的情況是很常見的,比如大同大學的社團聯合會迎新晚會,就曾採用微博@異性好友參與轉發抽獎的方式進行宣傳。此外,在很多校園社團裏,結交異性朋友都是調動同學參與興趣的好切入點。

山大“學伴”制度引批評,真不是網友太敏感


而事件中戳痛網友神經的“Buddy”一詞其實是中性的,劍橋詞典對其的解釋是,“a friend. Someone who does an activity with you so that you can support encourage each other.”雙方原本意指在某方面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意思。

我國各省多所學府都有類似學伴項目,以吉林大學爲例,學伴所負責的範圍是參與迎新工作,協助留學生完成註冊體檢等,引領留學生熟悉校園和周邊環境,幫助國際生解決學習和生活難題,參與社團和體驗中國文化等。即以朋友身份進行學習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對雙方均有幫助。

引爆輿論,原因何在?

爲什麼山東大學的學伴項目成爲網友近日關注焦點,引發一邊倒式的質疑?焦點君認爲這與部分來華外國人和留學生的素質不佳有關。

就比如與山東大學學伴事件幾乎同時發酵的另一起留學生事件也引起很多網友的熱議。

福州留學生違規載人受到交警批評,而該留學生的反映卻是相當跋扈,連續推搡交警5次,其素質令人大跌眼鏡。


山大“學伴”制度引批評,真不是網友太敏感



再比如今年7月9日,徐州市公安局在官微發佈警方通報,稱抓獲了19名涉毒人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其中7人均爲某培訓機構外教,另外9人是學生。

隨後,這家培訓機構被傳是全國最大的英語培訓機構之一。然而其外教不僅素質堪憂,甚至知法犯法,誤人子弟。

儘管相關矛盾日益突出,可有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這些年來,國內大學校園裏膚色各異的留學生已經越來越多了,中國早已成爲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

誠然,留學產業需要發展,但不能只在數字上發展,我們對留學生的綜合素質考量也急待提高。必須要看重素質而非一味看重數量,重視平等而非一味給予優待,中國高校纔會逐漸真正接近世界一流大學綜合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