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古代文明的早期奴隸制社會里,以活人來獻祭各路神靈的血腥風俗長期野蠻地存在着。古人崇拜的神靈非常多了,他們幾乎將天地間萬物都視爲有神靈司掌。山川河流,蟲魚鳥獸,日月風雷,這是一個龐大的神靈體系。譬如河神,既有總掌之神,具體到華夏境內所有大小江海河流湖泊溪塘,都有對應的河神。屈原就曾描繪了黃河之神河伯的形象。

\"不知名詩人的一首詠史佳作,借古諷今,鞭策時人,讀完令人深思\"

​在古代神話裏,河伯是一位人身魚尾的美麗無敵的少年,曾經跟洛水女神宓妃相戀,遭遇背叛以後變得性情暴躁易怒。河伯一怒,黃河就巨浪翻滾,水淹兩岸,給當地的勞動人民帶去了深重的災難。這時就有居心叵測的巫師和官員以給河伯娶親爲名,拿百姓家少女獻祭投河,並且趁機強徵暴斂,貪婪斂財,民衆真是苦不堪言。這種殘酷悲慘的事情在一位名叫西門豹的官員出任當地長官之後,被以一種相當酷的高明方式徹底了斷,令人不禁叫絕。

\"不知名詩人的一首詠史佳作,借古諷今,鞭策時人,讀完令人深思\"

到了唐朝,一位並不太有名的詩人感此事,提筆寫下了這一首《西河》:

花貌年年溺水濱,俗傳河伯娶生人。

自從明宰投巫後,直至如今鬼不神。

活人獻祭這種血腥悲慘的習俗早已從殷商末期就漸漸被廢止了。當年被投入西河痛苦死去的那些少女們的冤魂,是否依然守着那條悲傷的河流和岸邊的故土家園不願意離去呢。詩歌銘刻了這段歷史,也願屈死的亡魂得以安息吧。

詩歌很短,只有四句而已,卻精煉平實地完整敘述了這一歷史事件,傳遞出昂揚的反抗氣質,借詠史而感今,稱得上一首詠史佳作。詩人汪尊本身即是擅於懷古詩的,他留下來的詩歌裏大部分都是這一類型的,且無一例外的,它們都借古事古人來警示或者鞭策今人,表達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不知名詩人的一首詠史佳作,借古諷今,鞭策時人,讀完令人深思\"

這一首七絕承繼了詩人一貫樸實自然而又嚴謹鋒利的風格。四句一氣呵成,用純敘述的語言手法,未直接抒發情感,而情卻自在行間字裏流淌;未直接議論,而思卻強烈鮮明地引起觀者的共鳴。不着痕跡地將敘事、抒情、議論融於一體,架構起一個生動的故事,並由此傳達出詩人懷古思今的深沉情感與思考。

\"不知名詩人的一首詠史佳作,借古諷今,鞭策時人,讀完令人深思\"

詩的第一句即震撼地將最悲劇的一幕直接置於我們的眼前:一年又一年,一個一個花季少女被貪婪殘暴的巫師和官員藉着黃河氾濫爲由強徵爲祭品,要送給河伯爲婦。我們可以想象當時受害的人家家敗人亡,絕望哀嚎的痛苦景象。奔騰咆哮的黃河岸邊,家人們痛徹心扉地望着裝扮得如鮮花般美麗的少女,驚恐萬狀地被拋於席上,順流而下,越漂越遠,最後被怒濤無情地吞沒。這裏詩人對這一場景沒有任何直接的情感表達,他只是客觀冷靜地講出這樣一個事件,可是我們卻分明從一個“溺”字,深切感受到了他的憤怒與哀痛。

\"不知名詩人的一首詠史佳作,借古諷今,鞭策時人,讀完令人深思\"

接下來第二句,這種怒與傷進一步升級,化作一聲冷笑,對於這種小人謠傳河伯娶妻的可恥行徑給予了深刻的蔑視,既點明瞭上一句事件的緣起,把整個悲劇故事完整地交代清楚,又寓情於述,讓我們爲這一悲劇震撼和憤慨,同時又期待後面的故事是如何走向。

第三句就來到了整個事件的關鍵轉折點,西門豹出現了。這個新上任的長官一來到此地,就聽聞的這一駭人風俗。這個人的確堪稱明宰,立即想出了最令人叫絕的計策,將計就計,公開宣告要親自主持爲河伯娶親的典禮,這就是全詩最精彩的一幕,怒吼奔湧的黃河岸邊,巫師及其一衆弟子們被西門豹以少女不夠漂亮,要他們去請河伯寬限幾天爲由,一個接一個地投入了翻騰的黃河水裏,團滅了。這真是大快人心,寫到此處的詩人也是一片激昂之情,一個“投”字,暢快地表達了對巫師們下場的拍手叫好。“明”字則毫不掩飾地展露了對西門豹大智大勇的讚歎。這一句一掃前兩句痛苦壓抑的情緒,振奮人心,掀起了情感高潮。

\"不知名詩人的一首詠史佳作,借古諷今,鞭策時人,讀完令人深思\"

接下來尾句順勢而上,從此之後什麼鬼啊神啊都通通掀不起半星風浪,徹底玩完了。承接着上一句的激昂暢快的情緒,一針見血地直奔主題。全詩的主旨至此明晰地表達出來,讓人不由得一聲讚歎,同時也深刻地信服,世間哪來什麼神鬼,無非都是人之貪慾私利。爲官者更應是心憂百姓,帶頭與神鬼相抗,造福一方。

全詩起於沉痛,終於激昂,在平實客觀的敘述裏完美地傳情論理,達到敘、抒、論的高度融合統一,確實是一首詠史佳作了。

"'.slice(6, -6), groupId: '671368856456082278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