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這是“鄉村振興”口號提出後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農業裝備作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方面之一,在《規劃》中被提及3次,都是在《規劃》的“第四篇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的農機元素

第十一章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

第三節提升農業裝備和信息化水平

推進我國農機裝備和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加快高端農機裝備和丘陵山區、果菜茶生產、畜禽水產養殖等農機裝備的生產研發、推廣應用,提升漁業船舶裝備水平。促進農機農藝融合,積極推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集成配套,加快主要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信息進村入戶,鼓勵互聯網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加強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和發佈,提高農業綜合信息服務水平。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工程和“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鼓勵對農業生產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強農業遙感、物聯網應用,提高農業精準化水平。發展智慧氣象,提升氣象爲農服務能力。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的農機元素

第十四章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第一節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

培育符合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創新主體,建立健全各類創新主體協調互動和創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強化農業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原創性重大成果突破。加強種業創新、現代食品、農機裝備、農業污染防治、農村環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改進科研項目評審、人才評價和機構評估工作,建立差別化評價制度。深入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開展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推動建設種業科技強國。

第十五章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第一節加大支農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國家農業投入增長機制,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向農業傾斜,優化投入結構,實施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影響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變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狀況。建立以綠色生態爲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落實和完善對農民直接補貼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繼續支持糧改飼、糧豆輪作和畜禽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改革完善漁業油價補貼政策。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鼓勵對綠色農業發展機具、高性能機具以及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機具實行敞開補貼。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的農機元素

小編有話說:今後5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將繼續執行,並對相關機具實施敞開補貼。這一政策“預告”,算是給農機行業喫了“定心丸”。不論是管理機構、生產企業、經銷企業和農機用戶,都在擔心此項政策的未來。據瞭解,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行,在2019年或許會有很大的變革,或將融入“互聯網+”、“物聯網+”等時代元素,整個農業裝備領域或許迎來新的發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