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商业银行建设强大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守住风险底线、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入贯彻中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各项战略部署,认真落实监管要求,坚持“稳健经营、科学发展”的总基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了经营质量、效益、规模、速度相统一。截至2018年8月末,不良贷款率0.39%,资产质量在全省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名列前茅。

树立健康的风险文化

促使合规理念形成从高管到员工的“肌肉记忆”

文化是企业的根与魂,根深能叶茂,有魂方显活力。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始终坚持“适度风险、支撑发展、稳健经营”的风险偏好,着力把提升发展质效作为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2015年以来该行在系统内创新实施了分(支)行长“合规履职述职”考评机制,辖内二级分行行长、一级支行行长和二级支行行长逐一对本人在上年度合规履职情况进行现场述职。“一把手”现场合规履职述职,不仅切实增强了其责任意识,也使全行员工受到了一次合规教育洗礼,取得了很好效果。总行专门发文,在邮储银行系统内推广广东分行这一做法,也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近年来,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还深入开展和全面推动“内控达标年”“内控提升年”“内控优化年”和“三三四十”专项治理、深化市场乱象整治等专项活动,在全省推动“合规是高管的保护伞,合规是员工的护身符”“法规是块钢,谁碰谁受伤;合规是底线,谁破谁流泪”“红绿灯是用来遵守的,不是用来作摆设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文化理念真正形成从高管到员工的“肌肉记忆”。坚持“管人比管事重要”,按照“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排查效果、深挖风险隐患”的原则,联系实际、创新举措,实行逐一全面排查、重点线索核查、巡查反馈督导的“排查-核查-督导”三级排查机制,深入开展重点业务和员工日常行为专项排查,全员签订了《合规自律承诺书》,交叉检查人员签订了《合规履职作为承诺书》,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4月17日,中国银监会以“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员工行为排查”为题予以专题报道。“合规经营、底线思维”的健康风险文化浸润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全行合规意识显著增强,从而筑牢了风险防控的思想防线。

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风险政策的传导机制

为确保全行经营发展战略和风险偏好落地,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坚持以“三个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发展责任制、风险责任制)为主线,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风险管理的岗位责任制与管理责任的追究制度,强化成本和风险自担机制,将权限与责任、压力与动力一并传导到分(支)行和业务条线。建立并执行差异化信用风险政策和风险容忍度。根据总行风险政策,结合广东实际,综合区域内经济金融形势,科学确定风险容忍度。对存量及新增不良贷款实行差异化管理,在狠抓存量风险缓释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增量不良贷款考核,处理好风险防控和业务发展的关系,让全行员工清楚“发展有风险,但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狠抓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实行薪酬分配与业绩挂钩、延期支付与风险挂钩、目标考核与职位挂钩,建立以“管理有规范、操作有制度、岗位有权限、过程有管控、风险有预警、部门有制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让人人都成为“风险官”。优化风险偏好与风险政策传导机制。按照银保监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结合该行实际,将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化制度化;强化各分(支)机构风险管理责任,保证风险偏好、政策顺畅传导、有效落地;着力追求经风险调整后综合收益,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持续狠抓存量信用风险的缓释。

强化信用风险管控

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

通过做细做实风险评价、风险预警、风险分类等工作,督导辖内分(支)行开展实地调研,研究本行业务发展态势,从区域、行业、产品等多个维度通盘思考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创新信贷产品要素设计、完善风险识别方法和准入标准,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以“机制”为基础,夯实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工作与业务管理、合规管理密不可分,实施过程中需要多方面协同与配合,为统筹协调风险管理工作,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设立高级管理层风险与内控委员会,风险与内控委员会由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任主任委员,分管副行长任副主任委员,其他成员由省分行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风险信息在前、中、后台部门间实现充分共享,发挥各部门和人员的专业优势,及时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增强风险监测的导向性和联动性,夯实“信用风险监测—预警—督导—整改—反馈”的“过程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风险管控水平。通过不断强化各级风险与内控委员会的核心作用,并提升作为风险与内控委员会补充机制的各种“风险缓释专题会议”实效,加强对各部门以及各分(支)机构落实风险管理责任的指导、监督和考评,构建起职责明确、功能协调、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了各项业务持续稳健发展。以“政策”为导向,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实体经济。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突出对“三农”、小微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实现了自身稳健经营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优化完善风险管理政策和授信管理政策,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提升信用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和缓释能力,通过对客户、产品、行业、区域等风险政策的宣贯和传导,引导全行信贷资金投向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相对较高的区域、行业及企业,将风控手段前置,在竞争和发展中主动管理风险。以“分类”为抓手,做实信贷资产质量。认真落实银保监会提出的“把做实资产质量分类提高到不做假账的高度来认识”的监管要求,建立信用风险检查常态化工作机制,严格遵循真实性和审慎性原则,保证资产分类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对资产结构的动态监测,将每一次贷后检查的结果都纳入日常资产分类,强化对资产分类偏离度的检查工作,通过对分支机构现场与非现场的检查抽查,将监督和检查结果与业务授权管理、资产分类标准制定、减值准备计提政策、信用风险限额、责任认定有效衔接挂钩,对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分行,逐级采取管控措施,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资产分类质量,真实全面反映全行信贷资产质量。以“队伍”为核心,夯实风险管理基础。建立了前台防控、中台管控、后台监控和所有部门合力履职的“3+N”案防体系;在每个营业网点均设置了营业主管(合规经理),发挥了“风险预警雷达”的作用;利用内训师和邀请专家对邮银所有营业机构负责人及一级支行长和邮政企业县公司分管代理金融的经理开展了风险内控知识培训达2000余人,通过联合培训,不仅各机构和条线统一了思想、增进了理解、形成了共识,实现跨机构、跨部门、跨条线工作的有机协调,同时,又达到了提高全行干部员工综合素质、履职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的目的。以“监测”为手段,及时化解风险隐患。把“数据体现价值、信息服务前端”的理念贯穿于日常风险监测工作中,对于潜在风险较为突出的区域或主要信贷条线积极开展实地调研和风险处置,研究并调整风险政策,制定专项风险化解方案,为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创新信贷产品要素设计、完善风险识别方法和准入标准、丰富不良贷款清收与盘活手段等措施落地提供支持和保障,积极促进风险的化解。以“创新”为引领,提升资产保全处置能力。运用“互联网+”等新手段创新资产保全方式,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强化对已核销贷款的管理和清收,确保账销、案存、权在;积极探索创新处置方式、处置流程、处置渠道,切实维护债权效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