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红色引擎”聚力量,看谷城县“两新”组织如何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面对非公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涌现的新形势,近年来,谷城县紧紧围绕建设“全省工业强县”目标,建立以党建服务站为主的“红色引擎”,不断提升“两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质量,积极发挥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共建共创 “两新”组织遍地开花

金秋时季柿子红,位于“谷城屋脊”——赵湾乡的李大学乐得合不拢嘴,因为他知道县城的电商公司就要进山收柿子了。

赵湾乡天路。 任光平 摄

李大学所说的电商公司,并非具体某家公司,而是“中国谷城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入驻的众多电商公司。过去,因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山里柿子大都以自产自销自食为主。

前年,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党支部书记刘承强从媒体获悉赵湾乡柿子滞销情况后,在支部党委会上鼓励园区电商企业在网上帮助贫困户卖柿子。当年就卖出去十万斤,成绩十分喜人,李大学也因此脱了贫……

贫困户李大学的遭遇,正是谷城扎实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建引领作用、让“两新”组织成为县域经济建设生力军的真实缩影。

网络图片

放眼谷城,类似电商产业园党支部这样参与扶贫工作、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两新”党组织,已在这片土地上遍地开花。

近年来,谷城整体联动、全域推进,先后单独组建“两新”组织党组织51个,区域性党组织5个。重点龙头企业均组建了企业党支部,小微企业聚集的电商产业园(光彩城)、电商产业园(农商城)等均组建了园区党支部,行业属性较强的建材装饰行业商会、家居城组建了行业党支部。

互动互融 创新党建文化新载体

“党支部建起来后,非公企业中的党员有了归属感,在工作中更能带头踏实苦干。”说这话的,是谷城太平洋汇科广场的经理胡小雨。

在今年由五金建材行业商会、装饰建材行业商会等近百人组成的非公企业联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作为“两新”组织中的党员,胡小雨作了《母亲,决定一个家庭的幸福》的主题演讲,其感人的故事,生动的表达,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胡小雨以前埋头经商,很少参加党组织活动,作为非公党员参加活动后,她深受感动,颇感鼓舞,希望这种接地气的主题活动以后能常举办,更希望带着家人一起参加,以便共同坚定信念,办好企业,建设幸福家庭,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党建引领人,组织聚人心,有困难找党支部,不只是一句空话。

位于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的谷城宏森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电商企业,其公司试种胭脂米成功后,计划组织农户大批量订单种植,可恰逢公司应收账款周期延长,急需资金周转,该公司董事长周昆急得焦头烂额。

网络图片

园区党支部知悉后,在支部会推介宏森科技公司所涉项目,很快吸引同园区另一个企业的关注,两家企业共同缔结商业姻缘。

支部牵线搭桥,企业问题解决。这个过程中,“两新”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今年来,该县利用新媒体零距离传递“两新”组织党务知识,非公经济人士、企业员工参与人数达到1200余人次。

“引擎”引领 区域化党建活力倍增

“两新”组织覆盖下去,活动载体丰富起来……但企业出资人支持力度不够、党务人员工作动力不足、企业党员作用发挥有限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破解这问题,谷城县注册成立“谷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站”,该站成为全省首家抓“两新”组织党建的民非企业,目地是让其成为“红色引擎”,引领带动全县“两新”组织持续健康发展。

谷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霞介绍,“谷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站”办公地点设在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选配了6名专职人员,县财政每年保障20万元经费,县委组织部确定1名干部专职联系指导党建服务站工作。”

“我们目地就是要把党建服务站打造成业务指导、活动组织、品牌培育、政策宣传、骨干培训、队伍管理等职能于一体的基层党建平台,同时,要成为县内‘两新’组织党建活动策划、活动实施平台。”李霞说。

在小微企业和电商企业较为集中的“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小编看到,占地60多平方米的谷城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站窗明几净,多名志愿者正在负责站内日常管理和全县“两新”组织的服务工作。

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资料照片) 通讯员 谷宣 摄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站站长刘承强介绍说:“谷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站是全县“两新”组织党员的‘娘家’,形象点说,除了大型企业的党支部外,像‘80、90’后的年轻党员、市场中那些坚持诚信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党员、自由职业者中的党员,都是我们服务站服务的对象!”

“过去是‘各炒一盘菜’,现在是‘共办一桌席’。我们将看似零散的个体党员,用一张隐形‘网’把他们‘织’到了一起,我们起的是‘领航员’‘管理员’‘服务员’作用,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刘承强说。

小编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服务全县“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谷城精心选配了283名党建指导员,定期联系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一方面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决策、改革、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赢得企业管理层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另一方面,通过党支部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影响职工群众,化解问题矛盾,凝聚团结员工,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稳定增长。

媒体支持:襄阳日报、襄阳晚报、楚天快报、襄阳广播电视台、汉江网、襄阳市政府网

来源:襄阳日报通讯员阮班明 杨宗涛 杨超英

图片:任光平 谷宣 网络综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