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之前總會看到各種高端、大氣的房地產廣告,讓人不由的想去售樓處看看房。

之前網上流傳過這樣一份房地產“黑話”大全,比如說:

坐擁城市繁華=市中心,可能會吵、會堵車

開創滿目見綠=旁邊一片荒地

自由式供暖系統=沒暖氣

集餐飲、休閒、娛樂於一體 = 樓下有沙縣小喫、XX髮廊、棋牌室

揭祕!地產行業“不成文”的規則

諸如此類讓人啼笑皆非的“翻譯解讀”。

買房的時候,還有很多類似廣告這樣讓購房者誤解、不理解的東西,我們結合房產專家來給大家做個解釋。

【推薦閱讀:很抱歉,你家的地鐵房可能要虧了

離職中介良心揭露二手房買賣死角,快來看看

驗房時這個字不能隨便籤!簽完開發商就樂了】

一、地下車庫是業主共有的嗎?

不是。

《物權法》第七十四條對車位、車庫的規定是這樣的:

建築區劃內,規劃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的歸屬,由當事人通過出售、附贈或者出租等方式約定。

揭祕!地產行業“不成文”的規則

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場地用於停放汽車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

地下車庫是開發商所有的,而開發商佔用業主共有的道路或者綠地用做停車位,那開發商是無權收取租金的,最多收一定的管理費用。

二、爲什麼許多房子都90㎡差一點點呢?

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都有很多88㎡、89㎡的房子。

許多89㎡的房子做成了緊巴巴的小三房,爲什麼不多加幾平方讓空間好用一點呢?

揭祕!地產行業“不成文”的規則

這是因爲前幾年有個“7090政策”,當時的規定是這樣的:

90㎡以下套型住房佔全部套型70%以上。

再加上新房、二手房的契稅是以90㎡爲界的:

首套:

面積≤90㎡,契稅=合同價*1%

面積>90㎡,契稅=合同價*1.5%

揭祕!地產行業“不成文”的規則

二套:

面積≤90㎡,同首套比例

面積>90㎡,契稅=合同價*2%

同理,還有144㎡以上的非普通住宅,契稅再翻倍,所以有很多143㎡的戶型。

三、爲什麼樓高一般是6層、11層、18層,26層,33層?

樓層高低各有不同,但是6、11、18、26、33層比較常見,這其中有又什麼規則呢?

規定是這樣的:

建築>21m需要設置室內消防栓,樓房≥7層要設置電梯,所以很多房子是6層。

揭祕!地產行業“不成文”的規則

住宅>33m要設置消防電梯,≥12層要設置2部電梯,所以11層的房子很普遍。

建築>54m,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於2個。按一般樓層高度3m算,54m是18層,所以小高層一般是18層以內。

揭祕!地產行業“不成文”的規則

拿到的土地限高80m,一般建26層;土地限高110m,一般建33層。

100m以上的建築需要設置避難層,對開發商來說成本增加,所以即使有些土地限高110m,多數開發商還是會選擇蓋到100m以內。

四、小區內幼兒園算不算公攤?

不算,小區內的幼兒園、地下車庫、儲藏間和爲多幢房屋服務的管理用房、公共用房等都部計算在公攤裏。

揭祕!地產行業“不成文”的規則

一幢樓的話,不和你家那幢樓相連的管理用房(門衛房、水泵房、設備間等)也不分攤到你家那幢房屋裏。

五、小區大門爲什麼不開在大路上?

拿地的時候,土地的附加條件就決定了房子怎麼蓋,甚至小區大門開在哪兒都給你規定好了。

規定不僅劃定了大門開口的位置,還會在數據上更加清晰具體的規定大門高度、小區容積率、綠化率等等。

揭祕!地產行業“不成文”的規則

這些條條框框讓開發商的發揮十分有限,只能在戶型、樓棟高低分配上做些功課。

希望這些解釋能解答你的一些疑惑,如果有其他的相關問題,歡迎提問。

沒買房也能住好點!

多重安全保障、品質小區物業、獨門獨戶完整個人空間、精緻裝修拎包入住!

雙“0”費用,中介費、平臺服務費,統統免除!

海量優質房源,都在51哇房!

下載51職查查,進入51哇房房產頻道,租品牌開發商公寓!

揭祕!地產行業“不成文”的規則

▲房源實拍

PS:目前租房業務僅對杭州、重慶兩個城市開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