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主要依赖专业医学治疗的其他疾病不同,糖尿病治疗需要糖友的积极参与。一般情况下,在检查出糖尿病的时候,都会建议糖友自备一个血糖仪,以方便自我检查,及时发现血糖的变化。

但是这个监测方案的缺点,是不能够对糖友近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做出反映。然而,糖尿血红蛋白测定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那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诊断指标,能反映患者在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同时,它还是预测微血管并发症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我国诊断糖尿病的糖化血红蛋白临界值是6.5%。

前不久,美国医师学会(ACP)更新了“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指南,建议可以放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到7%-8%之间。

自我监控是血糖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血糖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血糖监测,一部分是降糖行动。

咱们先来说说降糖行动。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是生活方式干预,通过单独的运动、饮食等进行调理,达到控糖的目的。

二是口服药物,或者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

还有就是通过胰岛素。

当然,无论糖友是采取哪种方式对糖尿病进行管理,都是需要定期的血糖监测,来降糖计划进行的成果。

对血糖监测情况的长期记录会形成充分的数据结果,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来调整糖友的降糖计划。

所以说,血糖管理的关键在于,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分析结果。

那么怎样监测血糖才更科学合理呢?

依据糖尿病的实际情况,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需要灵活调整:

1、血糖监测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监测血糖是有着不同的意义。

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如患者注射基础胰岛素,需监测空腹血糖;

患者注射预混胰岛素,需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使用速效胰岛素,需监测餐后血糖和下一餐餐前血糖。

原则上先测空腹,达标后再测餐后。

2、血糖监测的频率因人而异:

新诊断的糖友,一般每天4-7次,规律监测一段时间,以指导治疗;

血糖控制未达标也不稳定者,每周不同时间监测空腹、餐后血糖至少4次;

血糖控制已达标也稳定者,每月监测2~4次;

尝试新饮食、运动前后、旅行、调药、有低血糖症状、怀孕或备孕时,要增加监测频次。

另外,糖友在测血糖时,不能光测指尖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以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便于医生判断病情。必要时,可以进行24小时动态血糖测定。

3、特定人群的血糖监测

对于特定人群如高龄、妊娠、脆性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等,需要视病情需要,制定个体化监测方案。

郑州美兆的糖清套餐很受糖友的青睐。该套餐除了一般检查、普外普内口眼耳鼻喉等检查,还有针对糖尿病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餐后两小时血糖、C-肽测定的指标,并对可能由糖尿病引发的血脂、心血管疾病、肝胆肾脏功能、动脉硬化问题进行全面检测。

此外,还有代谢疾病基因检测套餐,针对2型、1型糖尿病、痛风、糖尿病肾病、肾结石、慢性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女)/前列腺增生(男)等13项常见代谢疾病易感基因进行筛查,使受检者了解自身患病风险,可增加预防疾病的应对方式,改善相应的不良生活或饮食习惯,对于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