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微信公衆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

“CNN是假新聞,我不接受CNN記者的提問。”

在7月13日舉行的英美兩國元首聯合記者會上,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以“假新聞”爲由拒絕了CNN記者的提問。自特朗普參選美國總統以來,假新聞日益成爲橫跨政界、學界與傳媒業界三個領域的高頻詞。2017年,柯林斯詞典更是將“假新聞”評選爲年度熱詞。

假新聞之役上半場,公衆已經意識到:假新聞不僅僅代指被包裝成新聞的虛假信息,更包括出於政治目的或商業利益編造的新聞宣傳、低質新聞和廣告等。這也使得假新聞氾濫的情況與複雜的政治經濟利益相勾連,對社會的民主和法治產生了極其惡劣的負面影響。

面對如此境遇,傳統媒體與新興平臺頻出殺招,從內容生產和分發、立法、公衆教育等不同角度出發,力求肅清網絡平臺上的假新聞。然而,當假新聞之役進入下半場,藉助人工智能和算法進行批量生產和分發的假新聞愈演愈烈。這些新興的假新聞在內容上更具迷惑性,在形式也上更擅長規避平臺方的檢測和監管。

社交媒體情報公司Storyful的資深記者PadraicRyan表示:“當前,假新聞正變得越來越複雜和‘人性化’,這也使得Twitter等平臺不再輕而易舉地就能識別出它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本期全媒派精編當前假新聞的最新套路,看各大平臺如何背水一戰,絕地反殺。

更“皮”的假新聞

殭屍網站和虛假帳戶

殭屍網站和虛假帳戶正在成爲傳播假新聞的主要途徑,具體表現爲創建類似abc.com.co和usatoday.com.co等看似權威的新聞網站,用以傳播極端政治觀點;劫持平臺上熱衷於關注政治新聞的真實帳戶,發佈不實信息;不再發布或評論帶有明顯暴力色彩或煽動仇恨情緒的內容,轉而採用更爲溫和的語言發佈看似真實的假新聞;使用Tweetdeck模仿人類的發佈行爲等。

數據和媒體研究員RenéeDiResta表示,上述行爲背後是假新聞製造者的最新傳播策略,即藉助人工智能僞裝成正常的網站或用戶,淡化假新聞帳戶的自動化痕跡。此外,諸如BotMasterLabs和ZennoStore等自動化工具宣稱可以在Facebook、Twitter等數十萬個公共平臺上推廣內容,這些編程機器人將通過大規模發佈虛假信息來影響主流討論。

另一方面,假新聞檢測公司WhiteOps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TamerHassan表示,假新聞帳戶正在從公共平臺滲透到FacebookMessenger和WhatsApp等封閉性的即時通訊軟件,這些帳戶僞裝成真實的人類,向用戶一對一地傳遞虛假信息。

虛假音頻

今年6月,著名的阿根廷足球運動員迭戈·阿曼多·馬拉多納(DiegoArmandoMaradona)在網絡上“被死亡”——一條新聞播客稱,在阿根廷與尼日利亞的世界盃對決後,拉多納由於心肌梗塞不幸去世。得知這一消息後,馬拉多納震怒,並宣佈將懸賞1萬美元用於尋找散佈這條假新聞的人。

事實上,有關名人的死亡惡作劇一直層出不窮,不同的是,這些消息正在通過WhatsApp以音頻的形式盛行,令人更加真假難辨。這樣的消息在去年9月墨西哥大地震後首次進入大衆視野,當時,一條關於地震中幼兒園倒塌的新聞播客在WhatsApp上廣泛傳播。這一消息後來被證實爲假新聞,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條音頻製作精良,足以以假亂真。此後,WhatsApp上還陸續出現了地震警報再次響起等假新聞,一時間,人心惶惶。

除了人們通常認爲音頻的可信度較高以外,虛假音頻信息得以廣泛傳播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對音頻的事實覈查過程更爲複雜和艱難。與文字內容和視頻內容相比,音頻信息往往無法判斷其準確的創建時間,也無法通過文字元素和視覺元素對其進行檢索,以判斷其是否由多個音頻拼貼剪輯而成。

換頭視頻

伴隨着技術的發展,視頻剪輯能隨時交換面孔,呈現一段你從來沒說過的話,一些你從來沒做過的事。例如,俄羅斯的一家公司發佈了一個名爲FaceApp的智能手機應用,該程序可以自動修改面部表情、交換性別、改變年齡特徵等。此外,一家名爲Lyrebird的公司從蒙特利爾大學分離出來,該公司展示了模仿人聲的最新成果。這兩個例子展現了強大的AI算法已經能夠自動生成內容,而不只是停留在簡單地分析數據。正如Lyrebird的創始人所承認的那樣,如此逼真地操縱聲音和麪孔的能力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加重社會範圍內的假新聞危機。

自今年3月起,Facebook表示已經開始覈查照片和視頻的真實性。數字安全公司DigitalShadows也表示,正在創建新的技術工具來覈查網絡上視頻內容的真實性。

更“拼”的平臺

Facebook

針對虛假帳戶氾濫的問題,Facebook已經着手對平臺用戶的可信度進行評級。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可信度評級將成爲Facebook打擊假新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工作在執行過程中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由用戶之間進行互相監督和舉報,第二部分是由Facebook事實覈查小組對舉報達到一定數量的內容和帳戶進行覈查。

在事實覈查的過程中,Facebook將對舉報用戶和被舉報用戶進行相應的信度賦分。例如,如果某人舉報的內容被確定爲是假新聞,那麼該用戶的信用評級將會上升;如果舉報的內容經審覈後被認定爲是真實的,那麼該用戶的信用評級將會下降。反之,如果被舉報用戶的內容被確定爲是假新聞,那麼該用戶的信用評級會下降;如果被舉報的內容經審覈後被認定爲是真實的,那麼該用戶的信用評級將會上升。

“這一工作在執行過程中也面臨着諸多現實問題,其中最爲棘手的一點是,人們通常將與自己觀點相悖的內容視爲假新聞。”Facebook專職負責打擊假新聞的產品經理TessaLyon這樣說道。她表示,引入可信度賦分的初衷是希望藉助人力來彌補算法在打擊假新聞上的不足。目前,Facebook方面對可信度賦分的態度相對謹慎,以避免它被不法分子利用,產生更爲惡劣的影響。

可信度賦分將對Facebook的事實覈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產生積極影響。以往,Facebook的事實覈查主要依賴於算法和諸如Snopes、PolitiFact等第三方事實覈查機構。第三方的事實覈查員實際上並不清楚Facebook的算法是如何對內容進行篩選和排序的,而在引入可信度賦分後,事實覈查員將有機會深入地監測Facebook帳戶,同時瞭解用戶的可信度賦分與內容推薦程度之間的聯繫。這將有利於推動Facebook的內容推薦機制進一步向透明的可量化的方向發展。

WhatsApp

在墨西哥地震、墨西哥大選、印度大選期間,WhatsApp上的虛假音頻消息都對上述國家的國內局勢產生了重要影響。作爲一款在全球範圍內風靡的即時通訊工具,WhatsApp90%的內容是點對點傳播,出於對聊天對象的信任,用戶在多數時候會選擇相信在WhatsApp上接收到的信息,這使得不法分子在WhatsApp上傳播假新聞的成功率遠高於Facebook和Google這樣的開放性平臺。與此同時,人們也很難對假新聞的傳播源頭進行追責。

爲了應對上述問題,WhatsApp於今年7月推出了一項新功能,該項功能由WhatsApp、事實覈查機構和專家學者聯合推出,旨在對應用內的轉發消息進行標記,便於對假新聞的傳播源進行追責和限制用戶轉發虛假信息。據Poynter報道,這一功能將適用於包括文字、音頻、視頻、文件、網站鏈接等所有類型的消息。

YouTube

YouTube於今年7月宣佈,正在採取更多措施來打擊與重大突發事件和歷史事件相關的假新聞,提高搜索結果中的視頻質量。在突發事件方面,YouTube增加了“熱門新聞”和“突發新聞”的滾動欄,這一滾動欄將始終置於所有搜索結果頁面的頂端。此外,YouTube還將提供突發事件的文字版新聞,以確保用戶接收到最準確的信息。在歷史事件方面,YouTube將開始接入來自維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全書的權威信息,減少由個人和自媒體提供的視頻比例,

同時,YouTube將對視頻搜索結果的排名進行調整,優先提供由權威媒體和官方機構生產的視頻內容,淡化未經嚴格審覈的視頻內容比例和推薦次序。在媒體權威性方面,YouTube將以媒體所生產的新聞內容的引用次數和可信度爲判斷依據。此外,YouTube將應用由Google搜索引擎開發的算法GooglePageRank來判定媒體的權威性和可推薦性。

YouTube的首席產品官NealMohan在聲明表示:“向用戶提供權威的視頻資源是YouTube義不容辭的責任,但這並不意味着用戶將在平臺上喪失進行自由選擇和決策的權利,YouTube希望通過提供優質內容和發展前沿技術來推動新聞業的蓬勃發展。”

YouTube進行此次調整的原因,是希望用戶能夠在新聞集中爆發時快速尋找到優質信息。此前,YouTube曾因優先推薦假新聞視頻而非來自權威媒體的視頻內容受到廣泛批評,尤其是在美國頻發的槍擊事件中,YouTube的表現令民衆感到失望。

這一想法落實到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具體表現爲提高新聞質量和視頻來源可信度兩大方面。在提高新聞質量方面,考慮到文字新聞通常先於視頻新聞進行發佈,且準確度和可信度較高,YouTube引入文字新聞來減輕視頻新聞方面的壓力。在歷史事件方面,YouTube也將爲用戶提供與搜索結果相關的文字信息,方便用戶對事件有更加清晰和準確地把握。

在提高視頻可信度方面,YouTube依託Google的GooglePageRank,對視頻來源網站進行智能篩選和分析,選取那些內容準確率高、價值觀中立的權威媒體更多地作爲視頻內容鏈接源,從而改變當前平臺內容良莠不齊的現狀。

Storyful的資深記者PadraicRyan提醒道,假新聞的泛濫和演化並非朝夕,我們在思索如何應對眼前的假新聞同時,更應該警惕假新聞可能在未來帶來的影響和危害。覆盤假新聞之役,從上半場以政治框架爲核心的內容治理,到下半場以技術爲驅動的平臺變革,“假新聞”的本質是建立在知情公民的信任和媒體可信度基礎上的社會分享,其展現的以認識爲載體的社會分歧。因此,我們無法簡單地應用“二分法”對假新聞進行定義和干預,由對抗假新聞所產生的影響也勢必將擴展至新聞業之外的更深領域。

本文轉自微信公衆號: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騰訊傳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