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台老城区小东街有一家笼箩铺,说起这家笼箩铺,老邢台人都知道,因为他是邢台市区最后一家传统手工笼箩铺。

笼箩匠旧时俗称"张马尾箩的”。想想旧时串村的笼箩匠推着蚂蚁车,边走边吆喝“张好马尾箩哟”!现在年轻人基本不使用马尾箩了,也不知道什么是马尾箩。马尾箩是用马尾或马鬃制成的工具,主要用来筛面,在旧时农村,箩是居家必备的什物。

在与笼箩匠人李建梅师傅交谈中得知,解放前邢台市区有名的笼箩铺有十八家,1968年成立的笼箩社,1978年改成邢台市第二木机场,后来第二木机场与蓝鸟家具厂合并,不再生产经营笼箩屉。作为一名传统手工笼箩匠,于是她就在原来的笼屉厂北边不远路西开了一家自己的笼箩铺。

制作一个蒸笼需要打圈儿、挖把、上托、磕乘儿、铺篦儿、拴牙等六七道工序,每个工序都比较麻烦,为了保证质量耐用性,一个笼屉上要打十几个竹篦儿。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厨房里传统的笼箩居家什物被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的不锈钢、铝制产品等替代。传统手工制作笼箩,相对技术和成本要求比较高,使用周期也比不上金属制品,随着木质笼屉在人们日常中逐渐消失,和其他匠人一样,笼箩匠随之开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笼箩匠这是个即将消失的传统手工行业。

传统手工笼屉有它不可替代的优点——蒸出来口感好,有一种粮食容于自然的纯正味道,一些早餐店、包子店、馍馍房为了保证蒸制食品的原汁原味会专门来定制手工蒸笼。所以,今天才使得秉承父辈言传身教的笼箩匠,在手工业的夹缝里艰辛的生存下来。

离开的时候,李建梅师傅说,俺就是舍不得这个活儿,以后继续干下去,孩子们以后干也让他们继续干下去。

作者简介:李红涛(网名,逍遥如风)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邢台市桥西区新媒体联盟副主席、桥西区新媒体联盟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邢台市桥西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凤凰新闻、网易新闻、一点资讯、百度百家号等自媒体平台签约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