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寺又名大佛寺(因奉祀着北宋铸造的大悲菩萨故名),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慕容熙的龙腾苑,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在苑内改建寺院,时称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是国内开创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据相关资料记载与相关传说,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宋太祖赵匡胤来征河东后驻跸镇州(后正定),到城西由唐代高僧自觉禅师创建的大悲寺礼佛时,得知寺内原供奉的四丈九尺高的铜铸大悲菩萨,遭遇了后汉契丹犯界和后周世宗毁佛铸钱的两次劫难,加之听信寺僧“遇显即毁,迢宋即兴”之谶言后,遂敕令于城内龙兴寺重铸大悲菩萨金身,并建大悲宝阁。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兴工,至开宝八年(公元975年)落成。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

石家庄火车站东广场148路公交车开往正定县公交枢纽,票价2元,交通十分便利。正定县景点与景点之间有免费摆渡车,目前建有两万多个免费车位对游客开放。开创了中国旅游的正定模式,中国旅游看正定,文化正定正以自己特有的人文景观、配套设施和热情服务迎接着八方游客。

河北石家庄正定隆兴寺有石质经幢。

经幢是指上面有经文的幢。“幢”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的,又称幢幡。 由于佛教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又将经文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陀罗尼经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其它地方的。

传说佛教传入中土后,在佛殿中多用丝绸之类物品书写上经文,悬挂于佛菩萨像两旁,其下端多以金银线绣花,有流苏垂下。也有以石刻代之的,其形似塔状,但塔中空,而幢不空,石幢表面书以经文,故得名经幢,石刻的也叫石幢。

石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面左右两侧各立一石,宛如中国的长方形碑。中国经幢多为丝缎、石质,铁铸较少(泰山岱庙有一铁质经幢)。

石质经幢有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七层之分。有圆形、四角、六角、八角形。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的咒语、经文、佛像等。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华座、天盖等。基坛及天盖上面,各有花卉、云纹、佛、菩萨、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

一般最常见之经幢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多,其次为《白伞盖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金刚经》、《般若心经》、《弥勒上生经》、《父母恩重经》等。

河北石家庄正定隆兴寺山门

河北石家庄正定隆兴寺经幢

河北石家庄正定隆兴寺雕塑精美,建筑古朴典雅,传承年代久远,文物保存相对完整,其中的千手观音像、毗卢遮那佛像、双面佛像(阿弥陀佛、药师佛)、木制转轮藏等都是国宝级文物,也是隆兴寺的镇寺之宝。其佛教文化底蕴丰厚,是佛教圣地,也是旅游胜地。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旅游文化学者,肚皮舞理论家,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禾木颂》、《黄山颂》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