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7月16日消息 7月13日,編劇@李亞玲 在網上爆料在乘坐國航時遇見一位自稱是“國航監督員”的女士,其在飛行過程中大聲斥責玩手機的旅客,稱他們影響航空安全。她要求乘務員檢查旅客手機,還要求機組扣下幾位旅客。結果幾位乘客下飛機後被迫接受檢查,滯留了七個小時。

昨日國航回應,經覈實,糾紛一方旅客爲國航一名因身體原因休養的員工,此次是個人因私出行,並非國航監督員。

昨日晚間,中國民航網發文評論“國航監督員”一事。

中國民航網表示,在一般情況下,在航班即將起飛之時,如有旅客還在用手機打電話,或沒有調到飛行模式,周圍有旅客給予提醒,這種行爲可能會受到讚賞:有安全意識、有社會責任感。因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航空安全的重要性,特別是一旦航班的不安全行爲產生嚴重後果,受害者將是航班上的每一個人。有人爲了維護航班安全挺身而出,當然值得肯定。然而,在國航7月12日航班發生的事件中,初衷本來是爲了維護安全而牛女士的言行,收穫的卻更多負面的評價,這是爲什麼呢?

不過,民航的點評,網友似乎並不買賬。

image.png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