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說過的話裏,藏着孩子的未來

文∕花若離

01

我小的時候有一句話非常流行,叫:“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

意思擺在明面上,就是你學習再好,也不如有個牛氣哄哄的老爸。

確實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許多大學生畢業後沒有工作,反而是家裏父母在單位有些實權的,能把子女弄到單位去上班。

兒時的好朋友,劉娜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她學習好,也肯努力,目測應該是大學的苗子。

但她的老爸可不這樣想,經常教育她,閨女,甭怕,你老爸我是國企的主任,等你初中畢業,就給你安排進廠子工作,學習好有什麼用,到時候照樣掙錢。

劉娜在她爸的薰陶下,逐漸覺得學習太累,努力也沒什麼意義,反正未來都有人給安排了。所以初中畢業後就在她爸的安排下進了工廠。

只是千算萬算不如天算,90年代大批的工廠倒閉,劉娜成了下崗工人,生活變得非常艱難。

而她那些同學們,當時許多學習不如她的同學沒有一個好老爸,只能靠認真學習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或者自己創業,或者得到了工廠的器重,成了讓她羨慕的對象。

她聽從了老爸的話,但是她老爸也用自己錯誤的思維方式,讓劉娜爲自己的未來買了單。如果當初她爸不那樣說話,哪怕讓她順其自然的發展,也不會成爲現在這個樣子。

她爸的話讓劉娜成爲了人生輸家。

小時候的孩子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說的話對於她來說無異於金科玉律,說得對能助孩子上雲霄,說得不好,會讓孩子人生慘淡。

02

同事曾講過他們家鄰居的故事,兩口子開了一家早點店,起早貪黑的幹活,但他們對孩子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辛苦不可怕,不努力才真可恨。

這兩口子學歷不高,但會看書,也會從書中找一些句子,教育孩子說給他們聽,孩子從小就在這樣耳濡目染的環境中長大,自然是非常懂事。

當兩口子因車禍雙雙住院的時候,孩子正好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懂事的孩子向學校申請休學一年,照顧好父母后再去上學。

兩口子知道後都不允許,可孩子對他們說:我又沒有放棄學業,我也不怕辛苦,是你們說過的,不努力纔可恨。

放心吧,一年後我再入校園一定會努力上進,但現在主要任務是把你們照顧好。

正是兩口子正確的教導與說話方式才鑄就瞭如此懂事孝順上進的孩子。

好的父母潤物細無聲,總會用激勵的話語與得體的言行引導着孩子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03

這是聽來的一個故事,孫強的父母是生意人,習慣了用錢解決各種問題,也對孫強寵愛有加。

孫強上小學,他的父母就對他說:兒子誰敢欺負你,你就回來告訴我們,保準打得讓他們找不着牙。

小小的孫強在班裏橫行霸道,連老師都不肯再管他,因爲他的父母對老師說:我兒子從小就嬌,你敢管讓校長把你調走。

中學後,孫強依然如此霸道,自然考試也是次次不過關,可孫強的父母說:兒子別怕,我們偌大的家業,哪怕你什麼也不幹,也夠喫三輩子。

最後父母看孫強讀書太累,在學校也不受人待見,便讓他回家來幫自己處理生意了。

可初中畢業的孫強什麼也不會,只會向他們要了錢後,帶着狐朋狗友去鬼混。

孫強的父母還向別人炫耀:看,我兒子真不錯,交朋友的能力就是強。

一年後,孫強由於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的時候,他的父母依然還在說,我兒子那麼善良,絕對不會去殺人的,兒子我們替你去活動。

可是法律是不可褻瀆的,孫強被槍斃了。

也不知道孫強的父母有沒有後悔過,就是他們錯誤的說話方式誤導了孫強,讓他以爲自己就是小霸王,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無論出了什麼困難,都會有父母爲他兜底。

04

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着孩子的未來,而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麼,就會呈現什麼。

俞敏洪在家庭教育語錄中有一段話曾說道:許多父母教孩子佔小便宜,教孩子怎樣把別人踩在腳下,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不知道怎樣在這個社會生存。

自以爲愛孩子的父母卻用自己的語言擾亂了孩子探索這個世界的思維,現代教育家陳鶴琴說:“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謹慎,務使己身堪有作則之價值。”

父母的一言一行是一面鏡子,折射出自己的現狀,也折射出孩子的未來。

父母之愛子女,爲之計長遠,在孩子面前說恰當的話,做恰當的事,別讓孩子的未來毀在你的話語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