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以節儉的名義心安理得的浪費着

花若離

週末約了同事小蘭一起去逛街,可到了週末早上,她慌慌張張打電話來,不行啊,出不去了,婆婆上吐下瀉,正在醫院打點滴呢。

次日上班,看她一臉憔悴,便關切地問道她婆婆什麼病,沒想到一下子她的話匣子就打開了,且憤憤不平。

原來老人歲數大了,也節儉慣了,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這不前三四天前的一盤剩菜,小蘭早就告訴她扔掉,她卻說浪費糧食可恥,六零年這些東西能救好幾條命。於是乎,一家人只有她自己喫着米飯守着這盤剩菜,而小蘭和老公孩子喫新菜米飯。

她搖了搖頭,就好像我們虐待她是的,可她不聽勸,自己非要喫,我們也沒有辦法呀。

這不老人家喫的也不多,一盤菜連着喫了三天六頓,喫出毛病來了,在門口的小診所打吊瓶呢。

節儉,是爲了更好的創造剩餘價值,但如此節儉,好像不在節儉的範圍內。

老年人如此,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一個朋友阿軍,更是一個節儉狂人。

出去隨份子,飯店聚會不喫個肚滿腰圓,是不肯起身的。

他說有一次他去喫自助餐,餐廳新上的螃蟹,他一口氣喫了十個,又加上別的雜七雜八的東西,出來的時候,他是扶牆出來的。

更可氣的是一次他在自己家裏,十月份正是海鮮籽滿肉肥的時候,前兩日新買的皮皮蝦,雖然說價格比平常已經低了很多,所以買多了,但價錢還是比蔬菜要貴很多。

當天沒有喫完,又因連着兩日有宴,皮皮蝦在冰箱裏放置了兩日。雖然說阿軍不老,知道海鮮時間長了有毒,但存着僥倖心理,這麼貴,喫了吧,也許沒問題呢。

結果是他食物中毒,被拉到醫院強行灌胃,差點丟了性命。

他這是在用生命踐行節儉的意義,寧肯丟了性命,決不浪費一隻有毒的皮皮蝦。

小飛的二姑是個要強的女人,一生都在要強,可年紀大了,病痛也不多一些了,她卻依然像年輕時一樣逞強,當然也是心疼孩子,想力所能及的幫助子女。

去年她家的稻子大豐收,因老公和她的孩子都在鎮上的工廠裏打工,無暇顧及。她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不顧自己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不顧大夫警告她必須臥牀休息的話,也不顧共同老公子女對她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自己去割的心情。

趁着他們不在家,她偷偷上陣了,一個人利用一個下午割了多半畝地,結果悲催了,當天晚上就開始躺在牀上起不來了。疼得哎喲哎喲直叫喚。

老公和兒子連夜開車把她送到了醫院,醫生直責怪父子兩個不知道心疼她。

父子兩個黑着臉,全程不說話,可心裏都在小嘀咕,哪裏是我們不心疼她,明明是她不知道心疼自己。

除去這次醫藥費的開銷,父子倆曠工還每人被扣了五百元錢。

小飛二姑囁嚅着說:“早知道真的不如不幹了。”

小飛去看她,對病牀上的她說:“二姑,你的心是好的,可是心疼節儉也要量力而行, 如果這幾畝地,你僱兩個壯勞力,我姑父和表弟被扣的曠工錢就夠了,你也不用受這麼多的罪。”

她不僅沒有做到節儉,自己還沒有得到良好的休息,也因爲自己的節儉連累了別人,得不償失。

我們來普及一下科普知識:百度是這樣說的,隔夜的剩飯剩菜,尤其綠葉蔬菜容易產生亞硝酸鹽,即使經過加熱也不能消除它對人體的危害,亞硝酸鹽進入胃之後,在具備特定條件後會生成一種NC(N---亞硝基化合物)的物質,而這種物質是誘發癌症的危險因素。

也許你會說喫一頓半頓沒關係,但是長此以往積聚下來,總有一天會造成巨大的傷害。

至於不顧自己身體勞累,弄得生病住院,根本就是害人又害己。

應該說節儉是一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尤其我們的上一輩經歷過貧窮困難的時期,節儉的人能夠養活一大家子人。可老祖宗也說過一句話:寧喫鮮桃一口,不喫爛桃一筐。這說明了什麼,老祖宗也知道過度的節儉其實就是一種浪費。

我們身邊其實也有許多這樣的人,買衣服總買便宜的,就挑特價的去買,只穿一次被皺皺巴巴沒有了美感,之後便扔到角落裏不知所蹤;捨不得與朋友出去聚會聊天,與別人老死不相往來,沒有了朋友,生活又有什麼樂趣呢。

碰到商家免費的物品趨之若騖,可以在商家門口排着長龍的隊伍裏等兩個小時,就爲了獲得一隻免費的茶杯或牙刷。排得長些了,可能這些東西都得不到。買所有的東西都要貨比三家,如果發現更便宜的便會不開心許久,卻沒想到時間也是金錢,開心也是精神享受,如果把省下的時間用來學習,旅遊,健身是一件超划算的事情。

儉不是賤,別人喫新飯新菜,你卻偏要標榜自己節儉,把剩飯剩菜自己打包,傷害自己的身體,噁心着別人的心情。

儉不是繭,終其一生把自己封閉起來,不去尋找更美的風景。

儉就是揀,挑挑揀揀,把自己不需要的扔掉,把需要的留下,有舍有得,給忙亂的心一個出口。

儉就是簡,簡簡單單的生活,學會取捨,纔會讓人生走上新的高峯。

最後讓我們套用凱恩斯的節儉悖論來說明一下爲什麼過度的節儉不可取:節儉很有必要,但做任何事都要有度,節儉也要有度。過度的節儉只是獲得非常有限的資金,卻無法獲得財富的快速增長。只有在節儉的同時,懂得如何花錢,如何投資,纔能有效的讓財富更上一層樓。

過度節儉不可取,我們節儉的終極目的是爲了省錢,節儉過度,反倒會讓你比平時更浪費,所以怎樣做到有效的節儉,值得每一個人三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