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保護和備份領域,Commvault一直處於領頭羊的地位(數據安全合規性帶來了什麼?除了企業的改變,還有新的市場),而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上雲是大勢所趨。因此,近兩年這家老牌IT公司也一直在尋求和雲廠商的合作。據瞭解,目前Commvault幾乎可以兼容市場所有主流的雲技術,包括AWS、Azure和國內的浪潮雲、華爲雲等。早在六月,Commvault就已經和阿里雲發佈了在全球範圍內的正式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在2018杭州•雲棲大會上,對於已經實現落地的混合雲場景的解決方案,雙方進行了進一步的介紹和發佈。

事實上,當企業要將過去積累的基於傳統架構的計算、存儲、應用遷移到雲上,如何快速有效,而且保證安全性的實現,是需要第一時間考慮並直接影響用戶體驗的而這也是雙方合作中實現用戶價值的非常典型的一個場景。

Commvault大中華區總經理王波將數字化轉型中數據的安全性分爲三個階段——從本地到雲上的安全,在雲上的安全和回到本地的安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企業人爲因素或是雲計算廠商的失誤,都會造成嚴重損失。

阿里雲資深技術專家陳弘告訴記者,在他過去一年從權限銷售和客戶反饋的信息來看,備份恢復是混合雲企業客戶普遍關注的問題。由於大量客戶在線下原本就是使用並習慣了Commvault的容災備份,因此,即使本身阿里雲也有容災備份,與Commvault的合作對於豐富阿里雲的生態圈依舊富有意義,畢竟,爲用戶提供更便捷、簡單、高效的數據保護能力是雙方合作的根本訴求。

據瞭解,目前Commvault對阿里雲的支持已經從底層打通,企業客戶在本地使用的License可以帶到雲上,阿里雲的付費用戶只要購買了雲存儲空間,就可以像在本地硬盤一樣進行遠程數據備份。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來說,遠比以前需要異地建機房買設備和派人管理更加簡單方便,只需要十分鐘就能夠以極低價格實現容災備份。

對Commvault的企業用戶來說,雲存儲的資源在性價比和彈性付費上有優勢,也是他們更樂於接受上雲的原因。陳弘表示,他們目前也在和Commvault設計更加有吸引力的套餐,培養客戶養成備份上雲容災的習慣。Commvault大中華區PSE技術經理林曉明介紹,兩個月來,阿里雲在工程師層面、開發層面和Commvault做了許多的溝通,並已經推出套餐式的解決方案——雲數據管理七巧板,包括七個典型的場景,每個場景可以單獨或疊加使用,目前已經作爲方案可以交付。

Commvault大中華區總經理王波

王波表示,雲計算在未來將是水電一樣的資源,即取即用,而在雲上會有許多的服務提供方,讓客戶可以自由選擇服務。他希望Commvault就成爲這個生態中的一部分,並從中獲利。“再過五年,雲計算可能就不存在了,就是計算,但是我們能拿到的各種顆粒度的服務,都是從這個計算裏面來的。”

微信編輯 | 周星如

審稿編輯 | 正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