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5年,鎮守魏博的楊師厚死了。

有意思的五代十國曆史,後唐統一北方

梁末帝朱友貞,懸着的心終於放下了,他怕楊師厚,大家看看地圖,魏博距離當時的開封不算遠,如果楊師厚想要造反,後果不堪設想,而且魏博驕兵悍將多,不好管控。

既然楊師厚死了,朱友貞就想着消除魏博的威脅,他和手下人商量最後決定,把魏博一分爲二,這樣相應的魏博實力就削弱了,想法是很好的,可是現實很骨感,當魏博的官兵知道這個消息後就不幹了,大家一商量,乾脆投降了李存勖的晉軍。

李存勖白白獲得了地盤和人口,這可真是天上掉下了個大餡餅。梁末帝朱友貞要是知道是這個消息,打死他也不會這麼幹了,但是世界上沒有後悔的藥,後梁的實力受到進一步削弱,李存勖實力大漲,這個時候的李存勖完全有實力徹底消滅朱溫的梁朝了,說錯了,是朱溫他兒子朱友貞的梁朝。

所以李存勖於公元923年,就在魏博的魏州宣佈稱帝,建立唐,因爲李唐王朝滅亡後,他們李家一直以恢復唐朝爲己任,這當然是他們的口號,他們的李不是李世民的那個李,他們李家本姓朱邪,是沙陀族,因爲保衛唐朝有功,被恩賜國姓爺。

在當時那個情況下,華夷觀念還是比較重的情況下,他們家作爲沙陀族被人們稱爲蠻夷,自然漢人不是很滿意他們的統治,用恢復唐王朝的口號,他們可以獲得一部分漢人知識分子的支持。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要知道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曾經率軍攻打長安打跑了當時唐朝皇帝,他們李家並不是那麼忠於唐朝。

有意思的五代十國曆史,後唐統一北方

山西河北已經成了李存勖的地盤,與後梁隔着黃河對峙,接下來李存勖就要渡河滅梁了。

當然梁末帝也不會就這麼坐着任由李存勖來消滅自己,他想的是既然李存勖的大軍都在河北這一帶,他的老家山西自然兵力空虛,既然這樣我就派大軍去攻打你的老巢山西,這樣你就會回援,開封的威脅也就解除了。

所以後梁就組織軍隊北上,從山西西南潞州這個地方北上攻打後唐。

李存勖想着渡河滅了後梁,關鍵是從哪裏渡河,最後晉軍選擇了山東一處,渡河後梁晉之間爆發了一場大戰,結果就是後梁軍隊失敗了。但是晉軍的大將周德威死了,這對於李存勖來說相當於斷了一臂膀,大家也是很大的。

所以晉軍也消停了一段時間,消停是消停,父親李克用的臨終囑咐可不能忘,眼看東部戰場上和山西戰場上樑晉之間呈現出一種焦灼狀態。

公元923年,李存勖派一支奇兵突襲後梁的都城開封,梁軍都在前線,所以都城兵力空虛。很快開封就被打下來了,後梁也就滅亡了。

眼見開封城陷落,朱友貞就要求手下殺了自己免得受辱,他知道梁晉是死仇,如果自己被李存勖俘虜肯定不會有好下場。手下哭着說:不敢。

朱友貞喝道:難道你想把我獻給李存勖,好請賞嗎?

手下就拔出寶劍想要明志,朱友貞搶過寶劍自刎而死,手下也自殺追隨梁末帝朱友貞去了。

這麼看,朱友貞最起碼比劉仁恭劉守光父子有血性。

後梁的地盤,除了佔據荊南的高季興,其他的都歸了李存勖。

李存勖現在可以說像當年的曹操那樣,統一了北方。他成功完成了父親交給的任務,李存勖在太廟祭拜父親李克用的時候可以自豪的說:孩兒已經順利完成父親交給的任務,父親可以安息了。

有意思的五代十國曆史,後唐統一北方

李存勖滅掉了桀燕、後梁。

西面佔據鳳翔的李茂貞向李存勖稱臣,沒過多久,李茂貞病死,李存勖派自己的兒子控制了李茂貞的岐國,李存勖增加了岐國地盤。

這時候的前蜀的開國者,王建已經死了,控制前蜀的是他的兒子王衍,王衍覺得自己佔據天府之國,易守難攻,所以不願意向李存勖稱臣,李存勖就想着派兵滅了前蜀。

李存勖命令自己的長子李繼岌爲主帥,郭崇韜爲副手出兵滅了前蜀。滅了前蜀後,郭崇韜推薦曾經舉薦過自己的孟知祥鎮守蜀地,孟知祥就是五代十國中後蜀的建立者。

雖然李繼岌是主帥,郭崇韜是副手,但是大大小小的事情幾乎都是由郭崇韜處理的,李繼岌很是不滿意,他就派人打小報告給李存勖,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李存勖也不是很瞭解情況,最後誤殺了郭崇韜,這就釀成了悲劇。

殺了郭崇韜,肯定有些漢人不滿意了。

第二,李存勖在滅掉後梁征戰的時候,沙陀軍隊出力很大,但是李存勖推崇漢文明有點疏遠沙陀貴族,造成了一些沙陀精英不滿。

所以很快後唐,就爆發了內亂,李存勖能夠成功依賴的就是沙陀人和漢人,這個時候的沙陀和漢人都不滿意李存勖了,他成了衆叛親離了。

最後,李存勖在內亂中死於流失。

一代英主李存勖就這樣死了,死的有些可惜,如果他能夠再接再厲,歷史恐怕會重寫,他很年輕,論實力就剩下東南的一些小國了,統一天下他有這個實力,只可惜一個小失誤,最終引發了巨大的問題,自己死了,皇位給了自己的大哥李嗣源。

有人說李存勖的失敗是因爲寵信伶人,李存勖本人就很喜歡演戲唱戲,自己還給自己取了個名字“李天下”,個人覺得這些都無可厚非,皇帝喜歡演戲唱戲,寵信伶人,我們看看他的所作所爲,李存勖並非一個玩物喪志的人,他在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行動,不能因爲寵信伶人,就把失敗歸結到這上面。

失敗的原因,個人分析在於他的漢化,他的漢化使得本民族的一些經營不滿意,就像當年孝文帝改革受到內部阻礙一樣。

還有就是漢人的離心離德,畢竟他是一個“蠻夷”,漢人知識分子對他並不是全心全意的擁護,再加上他誤殺大臣,漢人反對者更多。

今天就到這,下回繼續。

有意思的五代十國曆史,後唐統一北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