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碧血劍》裏,袁承志武功大成後在江湖上橫着走,還順手參與了好幾個歷史事件,目睹了皇太極之死、救了崇禎和九公主的命、看到了李自成黑甲入都城,諸如此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連城訣》則是一個結尾不那麼浪漫、更現實的《笑傲江湖》。

"\u003Cp\u003E金庸小說裏,《連城訣》大概是讀來最憋屈的一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狄雲就像個憋屈版的令狐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令狐沖一樣,狄雲被冤枉偷了東西,蒙冤不白;也失去了他的師妹戚芳(嶽靈珊),得到了他的水笙(任盈盈)。他也被師父背叛了(戚長髮和嶽不羣),也遇到了救命傳藝的高手(風清揚和丁典),也一起跟邪派人士逃亡被追殺(向問天和血刀僧),都一下子武功冠絕當世,卻也只能看梟雄們折騰,最後也都歸隱江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令狐沖還更昂揚一點,還能去與嶽不羣、左冷禪這些梟雄們鬥,還能對任我行不卑不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狄雲卻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對現實無可奈何的普通好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庸小說的主角,多半有段武功大成前四處受氣、武功大成後揚眉吐氣的經歷,甚或還要改天換地,左右天下命運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書劍》裏,陳家洛會了迷城神功,就打贏了張召重和白振,而且一直在爲興復大業奔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碧血劍》裏,袁承志武功大成後在江湖上橫着走,還順手參與了好幾個歷史事件,目睹了皇太極之死、救了崇禎和九公主的命、看到了李自成黑甲入都城,諸如此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射鵰》裏,郭靖從打不過尹志平,到華山上輪流打洪七公與黃藥師三百招不敗,還親身左右了蒙古、花剌子模和南宋這些大國的興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倚天》裏,張無忌武功大成前受了十幾回的氣,武功大成後排難解紛當六強,舉火撩天何煌煌,羨煞宋青書,簡直沒有外敵可以奈何他,最大的煩惱就是在幾個姑娘裏糾纏不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只有狄雲。明明身負血海深仇,可是他武功大成到天下無敵後,只做了兩件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是自保,保證自己從雪谷活着出來。他甚至沒去殺了花鐵幹,沒帶走水笙,就是獨自走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二是查明真相(給讀者看),並目睹悲劇發生。最後他甚至還想救人,卻救不下。終於自己師父師伯師叔死了,戚芳死了。他武功蓋世,卻誰也救不了,只能帶着空心菜,絕足江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身負血海深仇而不報仇的,也有。胡斐是知道苗人鳳身爲大俠,不忍下手;楊過是知道了父親自取滅亡的真相,算了。袁崇煥本想親手殺了崇禎,但阿九斷了胳膊,抱着他哭,他纔沒下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狄雲卻真就不報仇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連城訣》的故事,參照了兩個經典小說情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半段蒙冤入獄、被高人指點,那是參照了《基督山伯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後半段則摻雜了愛倫坡的砌牆藏屍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這兩個經典情節,都有強烈的復仇色彩。狄雲卻沒有。他開場時是一個樸實的鄉下人,到最後都是如此。他只是旁觀了世道人心的險惡,曠世武功只是讓他得以自保,有能力看清一切,終於絕意江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比起其他人,狄雲大體是個,受苦受難的旁觀者。絕世武功只是保證他不死罷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某種程度上,他結束了金庸前期攪弄風雲的大俠做派,卻是後來令狐沖們的先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金庸開寫《書劍》時31歲,《碧血劍》32歲,《射鵰》33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時他筆下的人物,還都有武功高絕、改天換地之勢,一跺腳江湖震動。陳家洛和袁承志都目標明確,郭靖在小說結尾有些迷惘,但大體還是堅定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37歲寫《倚天》時,張無忌性格已經溫吞了,開始有內心鬥爭與掙扎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後的《鴛鴦刀》,帶有自嘲色彩,是本小《鹿鼎記》。結尾更是一個大玩笑:無敵於天下的祕密,無非是個口號,“仁者無敵”,其實沒啥鳥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馬嘯西風》,更是一片無可奈何。李文秀更多在目睹瓦爾拉齊他們折騰,然後獨自離開,“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但我偏偏不喜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寫《連城訣》時,金庸39歲了。年近不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可能也開始懷疑了,並不覺得自己塑造的英雄真能改變什麼。前期陳家洛、袁承志、郭靖們那種慷慨豪俠,逐漸讓位於李文秀和狄雲這樣,相對平凡的主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連城訣》的同年,他開始寫《天龍八部》。很巧的是,《連》和《天》,基本是金庸小說最悲的兩部,主角都受了巨大的委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後的《笑傲江湖》,金庸刻畫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少年角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是林平之,急於復仇,迫於生存,爲了在江湖上活下去,只能不擇手段,終於武功有了,仇也報了,人也毀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是令狐沖,他與狄雲一樣受了天大的委屈,但也因禍得福得到了絕世武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整本《笑傲江湖》,林平之不惜一切追逐力量,令狐沖其實更像是個旁觀者,是個隱士:他無意間經歷了嶽不羣的陰謀、旁觀了左冷禪的野心,無意間幫助任我行復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一直說,到封禪臺故事結束時,《笑傲江湖》真正記錄的,是嶽不羣與左冷禪五嶽並派,是任我行悍然復位,是梟雄們的爭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過程中,令狐沖也只能旁觀,只能順勢而爲,直到最後,纔出來改變了下局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狄雲,就是一個平民版的令狐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沒有主角光環,令狐沖已經死了許多次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更加無法獲得如《笑傲江湖》末尾,任我行自己就栽了這麼個好結局。所以《笑傲江湖》是個童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連城訣》則更現實,而且想來更讓人灰心:大多數狄雲,即便開了主角光環、獲得曠世武功,其實也無力改變世界,許多時候還要靠所謂“壞人”救命——血刀老祖身上,頗有田伯光的色彩呢,還都用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說,林平之與令狐沖兩個人的命運,過於極端;《笑傲江湖》的結尾過於完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連城訣》則是一個結尾不那麼浪漫、更現實的《笑傲江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狄雲雖然有餘令狐沖類似的命運,但更像是平凡世界的我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睹一切發生,洞察一切真相,然而,其實,也改變不了什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然,金庸最後,還是給了一點溫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令狐沖失去了師父與師妹,但得到了任盈盈。狄雲失去了師父與師妹,但得到了水笙——這就是主角福利,結尾還能發個老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現實生活中,就沒有這份福利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多數普通人狄雲,都得不到水笙,只能繼續埋頭吞下委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大多數水笙嫁給了汪家表哥後,估計也來不及想起狄雲——也只能在世俗生活裏操勞,忙着給孩子報暑假補習班,教孩子垃圾分類吧?\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5610252423009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