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團探訪我市露天礦生態公園,並在美麗的好心湖畔留影。

城美訊 昨日,“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網絡主題活動廣東行第四站走進茂名。來自中央、省級及本地近30多家媒體共同參觀我市露天礦生態公園,走訪茂南區金塘鎮牙象村、新坡鎮車田村、電白區六韜珠寶創意產業園等,以實地參觀和現場採訪的方式,與羣衆面對面交流,深入探尋茂名的人文風貌和城市建設閃光點,致力感受我市發展的新面貌、新氣象。

露天礦生態公園: 賞一湖碧水 看發展之路

上午9:30分的露天礦生態公園,明媚的陽光散落湖面,眼前的好心湖如同一塊綠翡翠鑲嵌入土地。一汪碧水,也大幅度濃縮了茂名的城市記憶和改革歷程。

“油母頁岩是不是那種一點打火機便會着火”、“水質有沒有什麼可以檢測”……採訪團聽着露天礦生態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的介紹,還細細研究着油母頁岩、煤、高嶺土等系列樣品,顯得尤爲興奮。

綠樹繁蔭下,翠湖之美被襯托無遺,好心湖帶來的蓬勃生機在這裏恣意湧現。

露天礦生態公園建設是茂名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而啓動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茂名,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工業城市。然而經過半個世紀的歷史演變,露天礦漸漸由帶來巨大經濟收益的寶庫,變成“城市傷疤”。2013年我市確立了露天礦“引水、種樹、建館、修路”的生態修復工作思路,露天礦生態治理全面鋪開。歷經四年時間,昔日“城市傷疤”正逐步建設成爲開放式的生態公園,公園糅合了山水園林礦以及工業遺蹟特色,如今,露天礦已成爲茂名市靚麗的文化名片之一。

“這裏第一印象非常漂亮,湖水清澈,尤其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特別好看。”光明日報社採訪部副總監張薇說,自己剛詳細瞭解露天礦生態公園的過去面貌與現在變化,深感生態的改變對城市當地的影響非常大,但給當地老百姓帶來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看得到;這裏的景色深深吸引了自己,也希望能在這裏挖掘到更多的寫作素材。

採訪團沿着德式小木屋的臺階而下,俯下身子感受親水樂趣。寬約6平方公里的好心湖,吸引不少媒體人紛紛放下手中的相機,雙手沉入湖水中,或輕撫岸邊的沙子,或拍照留念,“這裏不僅水清,而且水面顏色也是層次分明,很奇妙”、“以前沒有玩過沙子,細細的白沙子很吸引人”……身邊的媒體朋友如數讚歎道。

茂名,一座年輕而又歷史悠久的濱海城市,被周恩來總理譽爲“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歷史,流傳至今。近年來,茂名把露天礦生態公園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冼夫人的“唯用一好心”精神相融合,將露天礦坑定名爲“好心湖”,邀請名家爲露天礦作《好心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好心文化”弘揚開來,讓文化與生態成爲城市發展的靚麗底色。

基層走訪: 鄉村振興讓家園更美

牙象村委會位於金塘鎮西北面,是茂名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之一。

採訪團先後參觀了牙象村公共服務中心、黨羣服務中心、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感受鄉村爲民帶來的便捷。隨後,採訪團跟隨村委會工作人員腳步,來到辦公樓後面一座小公園。整齊清晰的宣傳展板,基礎設施設備完善,活潑鮮動的彩繪畫,令人眼前一亮。“村裏留守兒童與留守婦女的情況如何”、“鄉村環境如何變化?村民生活改善的前後對比”……綠樹繁蔭下,採訪團正詳細詢問着鄉村建設情況。

據悉,近年來該村注重強化黨組織建設,全面改善治安環境,提高羣衆生產生活條件,落實爲民服務,堅持以黨建帶婦建,婦建促黨建,助力牙象和諧穩定。目前,村“兩委”各項工作完成情況排在全區、全鎮前列,該村還借力露天礦生態公園建設,全面推行農村綠化美化新模式,圍繞“一村一品”,立足實際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村民幸福指數穩步提升。

現場,採訪團還品嚐了當地村民種植的番石榴。

結束牙象村的參觀後,採訪團來到新坡鎮車田村。採訪團沿着乾淨整齊的鄉道行走,兩旁的綠樹越過圍牆,綠意向外蔓延,一棟棟嶄新的房屋躍然眼前。“這裏真的是農村嗎?真的不敢相信。”身邊一位媒體人問道,在她看來,這裏與印象中過去的農村完全不一樣。期間,採訪團還參觀該村福慧幼兒園等。

近年來,車田村大力加強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基層建設全面升級,激發幹部隊伍工作活力,先後被評爲“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等。

六韜珠寶創意產業園: 秉承信念助力家鄉發展

坐落在電白迎賓大道旁的茂名六韜珠寶創意產業園,是集設計、生產加工、貿易銷售、生產鏈建設爲一體的,承接珠三角產業梯度轉移的產業生產基地,規劃佔地面積達1100畝。產業園建成後可容納300-400家珠寶生產企業,產業園輻射粵西周邊3000萬人口,可帶動8至10萬人就業。

在展覽廳裏,精緻的珠寶飾品吸引人的眼睛。隨後,採訪團還相繼參觀3D設計中心、生產部等,詳細觀摩珠寶的製作過程。經瞭解得知,珠寶製作過程一般包括珠寶手繪設計、打板、倒模、執模、鑲石等步驟。據悉,六韜珠寶創意產業園建設園區服務平臺,設立八大服務窗口,爲入園企業提供金融財務、工商稅務、人力資源、物流配送、海關、綜合服務、後勤保障等全方位服務,產業園已成功引進來自美國、英國、香港、臺灣以及珠三角等地區的130多家企業轉移入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