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此同時,宗根華於1995年因個人原因離職,不再是大豐農化二廠員工,無法成爲改制後的股東,更無法確認其豐山集團股東身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豐山集團前身爲草廟化工廠,是鹽城市草廟鎮的鄉辦集體企業,1991年更名爲大豐農化二廠,宗根華即爲該廠員工。

"\u003Cp\u003E“工作十年了,三個月的停產檢修還是第一次遇到。”\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TEtxw4oGwQT7\" img_width=\"960\" img_height=\"640\" alt=\"豐山集團:史上最快“ST”,源於環保整治\" inline=\"0\"\u003E\u003Cp\u003E2019年3月6日,上海,2019國際農用化學品及植保展覽會,豐山集團展臺。 (IC photo\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市僅302天,尚屬次新股的豐山集團(603810.SH),創造了A股市場的一項紀錄,成爲了最快戴帽“ST”的股票。豐山集團位於江蘇鹽城大豐港石化新材料產業園,是一家脫胎於化工廠的農藥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7月14日晚間,豐山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股票將在7月16日正式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更變爲“ST豐山”。從豐山集團上市到戴帽“ST”,僅過去302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讓豐山集團戴帽的原因頗爲奇特——因缺少熱能,不得不停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4月18日,因園區內集中供熱公司凌雲海熱電對蒸汽管網全線進行安全檢修,原藥合成廠於當日開始停產。該廠生產的氟樂靈等四種原藥產品,實現收入佔2018年合併業務收入的比重爲58.68%。\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公告顯示,預計園區內集中供熱公司無法在7月18日前恢復供熱,原藥合成廠仍處於停產狀態,暫無明確復產時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停產將近三個月,符合上交所規定“當公司出現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且預計在3個月內不能恢復正常”情形,豐山集團向上交所申請了對股票交易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即戴帽“ST”。\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6日,豐山集團發佈的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17.38%和4.07%。在報告中,豐山集團亦強調此次財務數據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供熱公司停止供熱,導致合成藥廠停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方週末致電豐山集團董祕辦公室時,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採訪,一切信息以發佈的公告爲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多家化工園區全面停產\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工作十年了,三個月的停產檢修還是第一次遇到。”凌雲海熱電工作人員張翔告訴南方週末,長時間停產對公司影響巨大,目前每個月虧損在100萬元左右,工人都處於輪休狀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了減少對下游生產的影響,凌雲海熱電每年的例行安全檢修大多安排在淡季的7至9月。張翔向南方週末解釋,例行檢修一般不會停產,除了發生生產事故外,停產式的檢修一般不會超過3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豐山集團所在的大豐港石化新材料產業園,是由華豐工業園、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石化產業園、石化倉儲物流園合併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原華豐工業園園區內唯一一家供熱企業,園區內所有企業都由凌雲海熱電供應熱能。此次長時間熱能斷供,也導致與豐山集團位於同一園區內的輝豐股份(002496.SZ)和九州藥業(603456.SH)出現停產危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7月12號,輝豐股份發佈了業績修正報告,預計虧損爲7500萬至1.75億元,主要原因便是供熱公司停止供熱。九州藥業受到的影響遠小於前者,僅子公司車間遭到停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次爲何長時間停產檢修?張翔認爲,這與2019年3月發生的響水爆炸案所引發的安全生產問題,存在或多或少的關係。大豐市離響水縣僅190公里,同樣是化工企業密集所在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離響水縣僅二十多公里的連雲港灌雲縣臨港產業區化工企業協會辦公室主任張正虎告訴南方週末:“2017年連雲港堆溝港化工園區發生爆炸後,臨港產業區全面停產。後來陸續有7家化工企業復產,但在響水爆炸案後,園區內又進入全面停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張正虎介紹,除了臨港產業區外,連雲港灌河沿岸的三個工業園區(燕尾港、堆溝港、陳家港)均在響水爆炸案後處於全面停產狀態。目前大部分化工企業只留下技術和管理人員,其餘人員多遭買斷或遣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江蘇亞邦染料股份有限公司(603188.SH)位於灌南縣堆溝港化工園區,公司總經理朱玉林向南方週末表示,目前公司確實處於停產狀態,但不願透露更多細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3月,江蘇鹽城響水化工園區發生重大爆炸事故後,江蘇省發佈了《江蘇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開始對化工園區進行全面覈查,關閉安全和環保不達標、風險隱患突出的化工企業,並逐漸壓縮化工企業數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豐山集團的公告中顯示,截至公告日,園區內企業仍處於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工作中,暫未有化工合成類企業復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股改烏龍\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在豐山集團的歷史上,一起股改烏龍事件留下的後遺症至今仍未解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4年4月,豐山集團前身大豐農化二廠原員工宗根華曾向鹽城市大豐區法院提出訴訟,要求確認其爲豐山集團的股東,但大豐區法院、鹽城市中院、江蘇省高院悉數駁回其上訴請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儘管上訴失敗,但宗根華的起訴書透露出一些豐山集團的改制情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豐山集團前身爲草廟化工廠,是鹽城市草廟鎮的鄉辦集體企業,1991年更名爲大豐農化二廠,宗根華即爲該廠員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年後,大豐農化二廠與香港陳文聰合資經營鹽城豐山農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城豐山公司”),兩者分別持股75%和25%。\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4年,草廟政府按照“先出售,後改制”的改革意見,與代表大豐農化二廠全體員工的廠長殷鳳山簽訂企業產權轉讓合同,將上述兩家企業出售給了殷鳳山。當時,大豐縣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試圖將大豐農化二廠改組爲股份制企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改制前,宗根華曾向大豐農化二廠繳款5萬元,大豐農化二廠出具的收款憑證中載明爲“投資款”。正是這份指向不明的“投資款”,宗根華與豐山集團開始了長達數年的糾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草廟鎮政府曾在2015年出具一份“離奇”說明,稱企業改制在1994年正處於探索階段,誤將鹽城豐山公司作爲改制對象,不符合法律規定。1996年,在向工商部門諮詢後,明確改制對象應爲原集體企業即大豐農化二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重新改制後,大豐農化二廠在1996年更名爲大豐市豐山農藥有限責任公司。同年,經工商部門進行登記覈准,再度更名爲江蘇豐山集團有限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宗根華在起訴書中認定自己的5萬元,投資對象爲大豐農化二廠,且由該廠開具了“投資款”收據,應享有股東權益。在大豐農化二廠改制後,也應作爲豐山集團股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法院經調查後認定,在草廟政府1994年12月進行的改制中,錯誤將鹽城豐山公司進行改制。宗根華的投資對象企業也爲鹽城豐山公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於鹽城豐山公司屬中外合資企業,內地自然人不能成爲中外合資企業的中方投資者,宗根華持有的鹽城豐山公司股權證無效,對鹽城豐山公司的投資也應視爲無效。投資行爲不具有合法性,投資只能做往來款處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此同時,宗根華於1995年因個人原因離職,不再是大豐農化二廠員工,無法成爲改制後的股東,更無法確認其豐山集團股東身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宗根華並不認同此前法院的判決,認爲在工商資料登記中,1994年草廟政府改制的對象是大豐農化二廠而非鹽城豐山公司,當時沒有工商資料表明鹽城豐山公司同時進行了改制。上述草廟鎮政府的聲明沒有其他證據佐證,無法對抗工商資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此,宗根華在2017年曾分別起訴大豐農化二廠和豐山集團董事長殷鳳山等人,但均告失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公開資料顯示,豐山集團董事長殷鳳山在1995年至2007年長達12年時間裏,曾兼任鹽城市草廟鎮黨委副書記,而豐山集團的改制亦發生在其上任前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3\u003E兩款產品未獲生產許可\u003C\u002Fh3\u003E\u003Cp\u003E2018年9月,豐山集團擬登陸上交所,並公開募集5.7億投向4項原藥的生產線改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證監會在反饋意見書中寫道,募投項目中,除精喹禾靈原藥外,喹禾糠酯原藥、氰氟草酯、炔草酯原藥、三氯吡氧乙酸、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原藥未獲生產許可,要求豐山集團說明上述項目的生產技術來源,是否具備大規模生產條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豐山集團發佈的公告中,並未有文件公開回應證監會反饋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顯示,截至2018年7月15日,豐山集團的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三氯吡氧乙酸並未在農業藥品生產批准證書名單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此同時,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顯示,豐山集團並未掌握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的發明專利。此外,三氯吡氧乙酸僅作爲除草組合物與敵草快共同申請了發明專利,並未單獨申請專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在豐山集團官網,已經將三氯吡氧乙酸丁氧基乙酯、三氯吡氧乙酸列爲合成原藥產品,並分別標註年產量1000噸,含量達到99%。\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公開募集項目中,上述兩款產品生產線改造項目的投入共計7800萬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據經濟日報旗下中國經濟網報道,2011年世界環境日當天,江蘇大豐發生一起化工氣體中毒事件,工業園附近共有三十餘村民因吸入有毒氣體入院治療。村中的廢氣污染羣衆監督員最終將毒氣來源鎖定爲豐山集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應受訪者要求,張翔爲化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方週末特約撰稿 吳超\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5572166968284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