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031重慶市奉節縣白氏一世祖白玉麟,在湖廣填四川時,從湖北麻城縣洗腳河高家堰遷至原四川奉節縣冉家坪定居,屬明朝初年山西芻溝遷至陝西清澗縣定居的白斌之嫡系後裔,爲白宗稷第4代重孫,直系上輩依次爲白斌一白永成一白遒一白志宿一白鳳一白繼週一白維思一白宗稷。現尋找白宗稷到白玉麟之間兩代人的相關資料。

N0.030貴州畢節市大方縣普底鄉啓化村口傳白氏字輩如下:“源維振大永玉廷,福升公有布祥雲,若佑雲深傳佳遠,詩書益世煥人文” ,啓祖江西吉安府,盧侖縣,大橋頭,一棵樹。欲尋同宗親人。

N0.029 大連白氏老太太100多歲屬猴,出生在霸州城裏。父親和叔叔分別叫做白玉堂和白玉林,自己有倆個弟弟,叫做大栓二栓。自己還有一個妹妹,癱瘓在牀。希望有家譜的霸州白氏宗親幫忙查找,圓了祖奶奶的心願。

N0.028 南陽社旗縣苗店鎮司莊村一支白氏不知祖上從何處來,只知烈祖白啓(起)雲;天祖親兄弟四個:同山(老大)、鳳山(老二)、有山(老三)、白玉山(老四);高祖親兄弟三個(名諱不詳);曾祖:白喜堂(老大)、白運成(老五)、白金榮(二門,老六)、白金秀(大門,老七),曾祖曾祖白付生(三門,老十一);祖白相州(白金秀之子,我的親爺爺)。曾祖白付生出生於1920年,1930年左右一家遷出,傳遷往湖北。現尋找烈祖白啓(起)雲世系親人。

N0.027 家譜記載:湖北德安府隨州北鄉淨明鋪獅子溝白家灣,後遷至安徽寧國有100年左右的時間。始祖:白玉橋(何氏),太祖:白輝文(廖氏),曾祖:白世連(倪氏)白秀(肖氏),高祖:白興隆(窛氏),再下一祖輩:白全恆,白全仁,白全義。再下一祖輩:白玉松,白玉順。以下是從湖北遷移至安徽寧國後的輩分排行:學名(榮華開見德承先 正大光明世有賢 成守樂天澤繼遠 多文樹化中三元) 派號(清正國泰立志學士 揚名家聲頌耀尚書)。宗派:(崇興自有人光國 德盛必生子克家)。 原始家譜文革時期燒燬,可能有出入。這是當時手抄的,望湖北老家的宗親指點聯繫。

N0.026 永樂年間,由山西洪洞縣烏鴉窩莊遷予原壽張縣城西十二里白家大樓,因黃河發大水淹沒,三世向南稍移,改村名叫關門口,現在爲山東省陽穀縣李臺鄉關門口村,白氏家族五世兄弟五人,因黃河發大水,兄弟五人都逃荒在外,後來洪水退後,回來一支,名字叫蕪瑕,現有人口約2400人,同兄弟蕪珆,皓如,皎如,皜如失傳,距今約四百年左右,傳說去了安徽。以上一世二世失傳,三世朝重配孔氏,四氏戒庵配孟氏。我祖八世,兄弟五人,除珩公玫公,琯公失傳,望知情者告知,從第六世起字輩:無元三珩夢林逢永溫景幫傳述宗明堂。

N0.025 湖北恩施盛家壩字派:尚萬文如世天宏久遠長。祖籍貴州,祖婆攜子遷至湖北,歷經坎坷,據傳途中走失一子,至湖北恩施後曾在咸豐黃金洞小地名換香嶺居住,後又遷至恩施盛家壩,曾在盛家壩小地名金竹堡居住,隨後又因家族諸多原因,再次遷居至盛家壩麻茶溝小地名大窩垞安居樂業。聽說與重慶黔江黃溪的宗親們字輩相同,且順序也不亂,應爲同宗。現很想了解你們那裏的白氏家族歷史淵源。

N0.024 原四川省酉陽州(現重慶市酉陽縣)有白氏家族遷徙到廣西定居了至今沒尋到,盼宗親們幫忙尋找一下。

N0.023 內蒙古赤峯白氏,300多年前從山東搬過來的,老人口傳,山東省青州府,益陽縣,白家莊,只知道是白乙丙的後人,尋找同宗。

N0.022 信陽市淮濱縣蘆集鄉白營村現白姓兩千戶左右。輩份是:南、鳳、天、照、賀、東、紅。現尋同宗及根源。

N0.021 湖北恩施咸豐縣的字輩:登以朝正興,…方啓青,繼開承祖德,永世萬年春。現尋找同宗。

N0.020 我爺爺白學信從山東遷來,我父親叫白雲山 我叫白鳳剛 我們家沒有家譜 希望大家幫助我聯宗。

N0.019 據我縣史志記載齊河白莊村是明朝從河北棗強遷來的。一世漢周;二世孔雪;三世榮和、太和;四世雲秀;五世龍榜、龍潭;六世白珠;七世永昌;八世金字輩;九世清字輩,往下依次爲“如、玉、希、法”。請各位宗親幫忙尋根聯族!

N0.018有支白氏從洛磧遷到長壽,再遷墊江白家場(現叫白家鎮)。白公尚佐(譜名)號元一(號名)的後裔白鍾英(號耀如),在道光、咸豐年間遷到豐都縣城梧桐街奎星閣居住。尋找其後人。

N0.017 林州白家溝白氏支脈家譜記載“祖上由南陽遷入到林縣南鄉白寺橋”,上世紀80年代因修譜到南陽尋親曾在白河橋見到過老家譜。希望南陽宗親幫忙查找老家譜和同宗親人。

N0.016 山西運城(古安邑一帶)白剛,明末清初人,精武術。子白東,孫白謙,李自成路過山西,投軍,立戰功被提升爲部將,後李自成兵敗,在晉西抗清10多載,後隱居洪洞,後遷鄧州白營,接遷西峽口定居,距今300餘載,現尋找山西運城有同宗。

N0.015 廣西桂平白氏南池公支系,出自南陽堂,後遷往安徽江南池州府石康縣錦石福棉社邨;尋找四世祖,第二支房良相公後人;五世祖,第五支房世瑜公後人;五世祖,第七支房世珂公後人。歡迎宗親們提供線索、資料。

N0.014 河北省滄州滹沱河邊流來堂村千頃白家窪,祖先與明朝清仗收科徵人員發生肢體衝突,逃離星散。我們是其中-支,尋找其他兩支。

N0.013 重慶黔江區向石溪現有白氏一千餘人,先祖白尚壽(梁氏、雷氏),傳有後人在貴州印江縣,石阡縣等地(白氏祠堂在印江),如有宗親知道與白尚壽有相關信息的請告訴我們,萬分感謝感恩!

N0.012先祖白宗,有二子,志聰、志明。族譜記載祖籍河南汝陵府,明洪武初年湖廣填四川, 途徑秭歸童莊鄉(現秭歸縣郭家壩鎮),族中有族人過世,奉命在此守墳,落葉生根。尋同宗點擊鏈接:湖北宜昌秭歸洩灘白氏世系分享瞭解詳情

N0.011桂林市雁山區草坪回族鄉潛經村回族白氏,傳文登(燈),文竹倆兄弟一起由河南洛陽逃亡到此,現字輩“一道貴以行爲先遠”。現尋找洛陽同宗。

N0.010太祖山東人,抗戰時期帶着妻兒逃荒家人走失。距今應該有100多年了,只知道老祖宗身材很高。不知道哪位宗親可以提供線索。

N0.009台山市那扶鎮八角村白氏,佛勝(勝)翁後裔(佛翁系濟寧府清寧州任城縣柳花村住十八圖,職大夫,生於明崇禎年),有手抄本介紹遷福建同安縣南門外得勝鄉特別記載九世和十世祖康熙年間因訛遭禍,或遠居或改姓,住星散祖業。恩平宗親族譜記載佛勝祖自南雄珠璣巷遷高要,新會,分寓,新寧,白邊,衝降(手抄是塘衝村)等村。二世祖,元吉,吉義。第九世開始使用字輩爲:永耀德良蕃世澤,顯承奇傑纘英雄。現尋我祖後裔。點擊鏈接:廣東省台山市那扶鎮八角村白氏族譜(恩平保存本)瞭解詳情

N0.008白龍平,“大字輩”,川北順慶府現南充市西充縣鳳和鄉人!父母墓在安樂寺附近。1964年白龍平回老家來過,當時70多歲,長鬍子。他和族人說:他是宣統皇帝的內丞相,金石收藏專家!並親自到宋朝入川始祖和白明陽等墓地考查,錄碑誌!以後沒有在回來過。1998年白應龍曾找到部分墓誌!現急需查找白龍平抄的墓誌及其後人!

N0.007尋宗親白鴻書後人。原居住貴州黃平舊州老裏壩,白鴻書系本人叔祖,居貴陽,歿於貴陽,現無聯繫,有知情人聯繫。

N0.006江西餘干沙湖白家,按家譜記載,先祖楨登公一世約在前一千年左右的時間,隨外祖父從徐州湴湖宦遊至本地,因戰亂被毀。第十八世樸齊公親赴徐州請回譜首,遠至公勝,近至居易公和後裔均有記載。尋同宗。

N0.005安溪白氏始祖白興公,有三子白應苟白應和白應順,白應苟後人不知去向,白應和後裔在北直隸(現在的河北省),光緒六年曾有直隸人到廈門認親,現尋找白應苟後人及白應和後人。

N0.004 湖北雲夢沙河鄉灣湖大隊白家村白氏已1OO年之久,清末民初字輩“立萬存興天知道,傳祖先來自白馬堰,現尋同宗。

N0.003 吏部天官白惺涵的胞弟白惺源在康熙二年(1646--1647)遷居河南黃河邊上,1951-1952年期間,河南族人來過一封書信讓我們這裏的族人去河南分墓地的樹木,因各種原因沒去成,後幾次搬家把地址搞丟了至今不能聯繫,望有知情人聯繫!

N0.002 口傳開基祖:白啓明、白啓建 明末清初從水東、電白一帶遷到雷州半島,有這方面信息的請聯繫

N0.001祖公來自貴州思南府安化縣(現德江縣),其字輩是:如世天丹庭,萬金尚文明,傑誠佳升厚,永遠福仕昌。現想尋根問祖聯宗。另尋找一位安化的家門,聽說保留有歷史家譜,又有如金丹簿這類的資料,看到後請聯繫。一柏姓,人戶不少,相傳也來自貴州施南府,歷史上同爲白姓後改姓柏,望知情人告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