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頓主食,都要有米飯

已經成爲了我們中國人的習慣

不僅因爲操作簡便

一把米,一碗水,半個小時,米香四溢

更是由於大米

是提供我們生活所需最主要的熱量

然而

很多人都希望擁有苗條的身材

怕胖不敢喫米飯

做什麼都有學問

同樣喫飯也大有學問

作爲每天都要親密接觸的主食

我們應該掌握一些米飯的健康原則

1

儘量讓米“淡”

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額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後血脂更多地升高。

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鹽、醬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額外的鹽分,否則不利於控制血壓和預防心血管意外。

加入醋、用紫菜包裹、中間加入蔬菜和生魚一類的做法是符合清淡原則的。

2

儘量讓米“粗”

所謂粗,就是多喫足夠多的纖維,纔能有效地降低米飯的消化速度,也可以在腸道中吸附膽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後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一些營養保健價值特別高的米,如糙米、黑米等,雖說有益健康,但每天喫百分之百的糙米飯,口感上覺得不適,難以長期堅持。

在煮飯時不妨用部分“粗”糧和大米合作,口感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最好先把“粗”原料放在水裏泡一夜,以便煮的時候與米同時熟。

3

儘量讓米“亂”

在烹調米飯米粥時,最好不要用單一的米,而是米、粗糧、豆子、堅果等一起同煮。

比如說,紅豆大米飯、花生燕麥大米粥等,就是非常適合慢性病人的米食。

加入這些食品材料,一方面增加了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另一方面還能起到蛋白質營養互補的作用,能夠在減少動物性食品的同時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

4

儘量讓米“色”

精細的白米飯維生素含量很低,如果選擇有色的米,並用其他的食品配合米飯,讓米飯變得五顏六色,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營養價值。

煮飯時加入綠色的豌豆、橙紅色的胡蘿蔔、黃色的玉米粒相配合,既美觀,又提供了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抗氧化成分,特別有利於預防眼睛的衰老。

選擇紫米、黑米、紅米與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類抗氧化成分,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上面說了這麼多原則

其實目的只有一個

稻稻希望

小夥伴們都能喫得健康,喫得舒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