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u003Ch5\u003E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政務正文 來源: 荊州電視臺 時間:2019-07-17 20:03 -糾錯\u003C\u002Fh5\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荊州新聞網消息:荊州,是紅色老區,革命蘇區。回望湘鄂西根據地鐵血歲月,蘇區精神永垂不朽,閃閃紅星永放光芒,1927年秋至1934年6月,經過7年的武裝割據、浴血奮戰,以賀龍、周逸羣、段德昌爲代表的革命先驅,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荊視記者兵分三路,再走長征路,重溫烽火歲月,尋找革命前輩的初心,照亮我們前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採訪第一站,記者首先來到湘鄂西蘇區紅色首府紀念館。走進館內,一張張展示當年蘇區人民革命鬥爭故事的展板映入眼簾,講述着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人民在以賀龍、周逸羣、段德昌爲代表的革命先驅領導下,英勇戰鬥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走在紀念館內,當年攻克監利的模擬實景,讓人如臨其境;走在泥濘坑窪的路上,配着此起彼伏的槍炮背景音,看革命先輩們冒着槍林彈雨攻打監利縣城的義無反顧,心中不由地升起無限敬意。據瞭解,當年的監利縣城緊靠長江,城池堅固,守敵裝備精良,是阻塞洪湖根據地南北通路的最大白色據點,紅軍曾兩次攻城均未攻克。1930年9月22號清晨,紅二軍團在十萬農軍的配合之下一舉攻克了監利縣城,成爲紅二軍團成立以來取得的最爲輝煌的勝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離開湘鄂西蘇區紅色首府紀念館,採訪組來到位於民主路229號的湘鄂西特委機關舊址,白牆灰瓦,獨具荊楚風格的小樓,字跡略顯模糊的石碑,讓它格外引人注意,89年前,一個重要的會議在這裏召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是三大革命根據地之一。在1930年9月22日,紅軍攻下監利縣城,24日,在這裏召開聯席會議。回憶決定,將鄂西特委改爲湘鄂西特委,鄂西五縣聯縣政府改爲湘鄂西聯縣政府,至此,以監利爲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先後創建了十幾個革命根據地,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主要有:中央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而監利就是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中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毛澤東曾高度評價:“紅軍時代的洪湖游擊戰爭支持了數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地帶能夠發展游擊戰爭並建立根據地的證據。”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處處歷經烽火硝煙的舊址,無不述說着革命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鬥爭故事。如今,烈士的殷殷鮮血已澆灌出自由之花,戰爭的濃濃硝煙已離我們漸漸遠去,與革命舊址融爲一體的革命精神,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紅色文化長卷,照亮我們的來時路,指引我們的前進方向。\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60226473394227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