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9月30日電 (閆姣)“養羊養牛來錢快,可以前咱最大的難題就是沒錢,窮了這麼多年。”甘肅慶陽市慶城縣驛馬鎮楊灣村村民常廣科說,兩個孩子上大學,每年的生活費要近2萬元。這對靠打工、種莊稼養活家庭的他來說“壓力山大”。尤其當常廣科的胳膊摔壞,妻子因病手術後,他們一家的生活更是“難上加難”。

楊灣村地處深山,這裏的村民大多像常廣科一樣面臨“貧窮的煩惱”。爲此,慶城縣爲貧困戶“支招”:政府全額貼息,貧困戶貸款5萬元購買21只湖羊,投入到當地合作社託管代養,並將8000元流動資金和10畝飼草地也全部入股,由合作社全程運作。

圖爲楊灣村羊舍中的湖羊,入股的貧困戶每個月都要抽出15個工作日來照顧羊羣。 閆姣 攝

爲讓貧困戶參與到互助合作中來,變“無知”爲“有知”,變“懶惰”爲“勤勞”,變“輸血”爲“造血”,將“沉睡資源”變爲“增收資源”,將“資產保值”變爲“產業增收”,慶城縣創新並全面推進“331+”模式助推產業扶貧。

“331+”指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三方合作;貧困戶飼草地等變資產,貸款購羊入股變股金,參與合作社分紅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採取合作社全程託管,統一飼養管理。目前慶城縣已建成“331+”肉羊產業合作社18個,帶動貧困戶1042戶。

就在兩天前,常廣科從村裏領回12000元的分紅。握着一踏新嶄嶄的“百元大鈔”,常廣科笑得合不攏嘴,還一直唸叨着:“退耕還林補貼、森林補貼、糧食補貼……林林總總加起來,孩子們的生活費就夠啦!”

常廣科還貸款買了幾頭牛,現已經產下了小牛崽,他說,以後還要建一個小型牛場,儘快脫貧。說起養殖技術,常廣科笑了笑說,是從合作社“偷學”來的。

常廣科口中的合作社正是興富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小軍介紹,合作社佔地19畝,共有12棟羊舍,截至目前已出欄9000只羊。李小軍還說,爲了讓貧困戶掌握養殖技術,都像常廣科一樣自己“造血”,合作社規定入股的貧困戶必須每個月在羊舍有15個工作日,否則就要從分紅中扣錢。

“有些人很懶惰,轉手就將羊賣了,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李小軍說,貧困戶來合作社打工,也可熟悉養殖技術,對他們以後的發展大有裨益。(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