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賬本”中這3000多億到底去哪了?

摘要:預算報告被稱作“國家賬本”,今年出爐的這本“國家賬本”有哪些新亮點,透出國計民生什麼信號?

減稅降費近2萬億元、中央財政就業補助資金增長14.9%、赤字率2.8%……

預算報告被稱作“國家賬本”,今年出爐的這本“國家賬本”有哪些新亮點,透出國計民生什麼信號?且看人大代表解讀。

加法: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增加重點領域投入

拿到報告,代表們發現,去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是“聚力增效”,今年的新提法是“加力提效”。

“提法本身就反映了政策的導向。”代表們表示,面對當前經濟形勢的新變化,積極的財政政策也要有新變化來應對。

其中,“加力”體現在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和加大支出力度;“提效”體現在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財政部部長劉昆說,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也不是要搞政府大包大攬,而是要實施逆週期調節,更好應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採取改革的辦法,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着力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爲財政部門,關鍵是要做好“加減乘除”這四則運算。

所謂做好“加法”,就是要加大財政支出力度,提高支出精準度。預算報告顯示,增加了重點領域投入,提高支出精確度,精準聚焦增強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支撐能力,比如重點增加了對脫貧攻堅、“三農”、結構調整、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民生等領域的投入,着力支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創新和技術攻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軍民融合發展。

“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來看,財政預算資金統籌,保駕護航做得很好。”全國人大代表、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劉小兵說。

乘法:減稅降費體現讓利爲民

2019年的預算報告最大的亮點,就是大幅度的減稅降費,這也是“乘法”。

預算報告指出,深化增值稅改革,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到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到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並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

增值稅已經全覆蓋,和製造業的關聯更緊密。細細分析,增值稅是中國最大的稅種,減稅的着力點放在最大的稅種上來考慮。增值稅稅率的最高檔又落在製造業。

“今年減稅降費近2萬億元,這樣的規模和力度確實超出市場預期,超出很多老百姓的預期。”代表們表示,減稅降費的力度充分體現政府讓利於民的決心和誠意。

在代表委員們看來,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抓住了當前經濟發展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關鍵點,既考慮了宏觀政策的需要,也考慮到了企業和百姓需求。企業無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減稅降費旨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有助於減輕這些企業負擔,讓企業輕裝上陣。而消費者也從中受益。劉小兵說,製造業稅率從16%降到13%,實際上不僅是對製造業,對其他行業也會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而最終得益的是消費者,這達到了促消費的實際效果,這是普惠性的減稅。

減稅降費帶來的另一個明顯效應,就是穩預期。不少代表注意到,這次減稅不僅力度大,減稅的方式變了。以前減稅更多的是出臺優惠政策,是在稅基上降稅,往往都有三年五年的期限,這次是在稅率上直接降稅,這是一種更具有確定性的方式,透明度更高,能更有效地引導預期、改善預期。

減法:政府過緊日子,“三公”經費再壓減3%

減稅降費要落到實處,意味着政府必須要過緊日子,也就是做好“減法”,節用裕民。

“政府過緊日子,是要主動過緊日子,而不是被動過緊日子。” 緊日子意味着要嚴控“三公”經費預算。預算報告中指出,中央財政帶頭嚴格管理部門支出,一般性支出要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長期沉澱的資金一律收回。地方政府要比照中央做法,從嚴控制行政事業單位開支。要主動挖潛,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多渠道盤活各類資金和資產。

除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而要做好“加力提效”,還有一道“除法”,也就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代表們注意到,此次報告中有不少創新提法,比如建立留底退稅制度,建立民生支出清單,把消費稅的徵收環節往後移。

但也發現不少有待改善的細節。劉小兵代表說,按照經濟性質分類,中央本級的基本支出中,其他支出一項有3000多億,佔到27.3%。”這3000多億到底去哪裏了,不能簡單地用‘其他’打發掉。”他建議完善預算編制,進一步細化支出的具體科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