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一代又一代江西教育人不懈奮鬥、與時俱進,用勤勞、勇敢和智慧推動江西教育事業披荊斬棘、不斷前行,教育改革進程明顯加快,教育發展環境明顯好轉,人民羣衆教育獲得感明顯增強,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書寫了江西教育發展進步的壯麗詩篇,開創了江西教育改革奮進、勇立潮頭的新時代。

截至2017年底,全省有各級各類學校25892所(其中幼兒園14952所、小學7760所、普通初中2140所、普通高中475所、中職學校366所、普通高校100所、成人高校8所、特殊教育學校89所、工讀學校2所),在校生1031.37萬人,教職工64.02萬人,教育人口約佔全省總人口的1/4。學前教育加快發展,毛入園率79.2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爲65.2%;義務教育全面普及,小學毛入學率和初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爲103.75%107.92%,鞏固率95%;高中階段教育統籌推進,毛入學率89.5%;高等教育大衆化水平穩步提升,毛入學率42%;特殊教育不斷發展,在校生3.03萬人,比2012年增加近萬人。

一、回顧歷程:江西教育改革40年的顯著成就

江西教育改革的40年,是重整旗鼓、破舊立新的40年,是提質升級、促進公平的40年,是跨越發展、創造輝煌的40年。回顧過去的40年,江西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實現了7個“邁向”。

(一)學前教育:從“入園難”邁向“有園上”

1991年,全省公辦幼兒園數量發展到4141所,在園幼兒39.5萬人,幼兒園以公辦爲主,民辦幼兒園偏少。

2001年以來,全省學前教育發展迅速,特別是民辦幼兒園數量佔幼兒園總數的74.8%。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幼兒園14952所,比2010年增加6379所;全省普惠性幼兒園9168所(公辦4370所,普惠性民辦4798所),公辦幼兒園比2010年增加3943所。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9.25%,比2010年提高27.38個百分點。

(二)義務教育:從“有學上”邁向“上好學”

1986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佈,從此我省義務教育的普及走上了法制化軌道。1992年,全省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7%,鞏固率達98.98%,1991年分別增長0.5%0.68%;輟學率爲1.81%,1991年下降0.45%。小學畢業生升初中比例爲71.8%,實現了基本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目標。2006年,全省101個縣(市、區)全部實現“普九”目標。20075月,我省順利通過國家“兩基”督導檢查。

2004年,省政府印發《關於建立對縣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制度的實施意見》,開始建立對縣級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制度。我省義務教育成果得到鞏固,入學率和鞏固率逐年上升,2015-2017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均達93%以上。

進入21世紀以來,均衡發展成爲我省義務教育的關鍵詞。201811月,我省申報的20個縣(市、區)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4個縣(區)複查合格,全域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成爲全國第13個實現全域通過基本均衡認定的省份。

同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將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列入民生工程。截至2017年,全省共有89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數30330人,專任教師1527人,三類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3%

(三)高中教育:從“調結構”邁向“強特色”

在中央確定的“調整、改革、整頓、提高”方針的指導下,1979年全省高中教育開始進行結構改革,使學生能在高中階段受到一定的技術與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2001年始,全省普通高中招生數突破20萬人大關,達到20.37萬人。到2007年,全省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招生比例大體相當。

2009年,全省有省重點中學173所,省重點建設中學94所,重點中學和重點建設中學總數佔當年全省普通高中總數56.1%,進一步擴充了優質高中資源。2012年,我省確定44所普通高中爲全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發展試驗試點學校;2016年,又確定全省56所學校參與試驗,試驗學校範圍擴大到100所。爭取國家財政投入7000餘萬元,啓動17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加強普通高中建設,進一步擴充了普通高中優質資源。

(四)職業教育:從“擴規模”邁向“優結構”

1978年,我省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只有149所,僅佔高中階段學校數的8.24%,在校生6.32萬人,僅佔高中階段在校學生數的14.04%,高中階段教育結構失調比較嚴重。1999年,我省誕生了3所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002年,全省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院校(不計高等專科學校)發展到32所,次年招生總數35219人。

面對新世紀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我省堅持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採取擴大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制定職業教育貧困學生資助制度、支持民辦職業教育發展、推動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等多項有效舉措,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

爲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職業教育重要批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我省將職業教育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作爲發展經濟、促進就業、精準扶貧、維護穩定、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舉措,不斷加大保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優化發展環境,不斷完善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整合中職教育資源,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加快推動農村職教發展,舉辦“職業教育活動周”,加強職業院校工匠精神培育,啓動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優化職業學校的佈局結構,按照“一縣一校”要求,推進各地中職學校整合。

(五)高等教育:從“重外延”邁向“強內涵”

1978年恢復高考,我省首先恢復了江西大學、江西工學院等高校的招生,全省共招生11475人(本專科),高考錄取率爲6.43%20世紀90年代起,省委、省政府促成江西大學與江西工業大學合併組建南昌大學,併成功推動南昌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全省高校實現了黨委領導下的校(院)長負責制全覆蓋。1999年全省高校招生人數爲43586人,高考錄取率上升到42%。全省本科高等院校數量達17所,在校研究生人數1573人,爲1978年的92.5倍。

進入21世紀以來,我省高等教育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種類、學科門類基本齊全的高等教育體系。截至2018年,我省有15所高校實現了省部共建。高校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章程覈准工作邁出新步伐。截至2015年底,全省高校章程制訂覈准工作全面完成。

研究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從197817人發展到201713477人(其中博士生377人、碩士生13100人),在校研究生總人數34530人(其中博士生1437人、碩士生33093人)。一流學科建設步伐不斷加快。2015年南昌大學江風益領銜完成的“硅襯底高效G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全國唯一的一等獎,實現了該獎項我省零的突破。打造特色新型智庫,成立江西高校智庫聯盟,爲江西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2017年我省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達104.82萬人,其中本科在校學生爲53.0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2%,進入高等教育後大衆化階段。

(六)教師隊伍建設:從“整體不足”邁向“全面加強”

1978年全省共有教職工357104,其中專任教師爲294741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教職工640175,1978年增加了28萬人;專任教師數556293人,較1978年增加了26萬人。40年來,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的卓越成就,走進了新時代。

師德建設長效機制逐步健全。先後開展10次大規模評選表彰活動,全省1萬餘名教師獲得“全省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省模範教師”“全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注重加強師德宣傳,連續開展“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評選活動,湧現出一批教師重大典型,支月英被評爲2016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並榮獲201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稱號。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朱輝球教授榮獲2018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

深化教師培養模式改革。積極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學校”協作的教師教育共同體,合作共建“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從2013年起,在江西師範大學實施本科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至今已招收免費師範生近1500人。明確教師每五年參加培訓的時間不少於360學時,實現了中小學教師培訓全員覆蓋。

大力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在全省開始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截至目前,共招收定向師範生3.9萬餘人。組織實施“特崗計劃”,每年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到邊遠貧困農村學校任教,覆蓋我省91個縣近萬所農村學校,爲農村學校補充了近4萬名以本科學歷爲主的青年教師。

教師地位待遇不斷提高。我省率先建立邊遠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特殊津貼制度,投入1億元專項資金用於發放我省艱苦邊遠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特殊津貼。在全省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按照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的原則,確定績效工資總量。全面落實中央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爲全省17個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發放生活補助,發放標準爲每人每月200元。發放人數約5.2萬餘人,發放學校3690所,發放金額1.27億元。建立鄉村教師鄉鎮工作補貼制度,全省鄉村教師根據在鄉村工作年限、艱苦邊遠程度、交通便利程度、距離縣城遠近等因素,享受每月200元至500元等不同層次的鄉鎮工作補貼。截至2015年,國家共向我省下達教師週轉宿舍專項資金6.589億元,用於65個縣、1169所農村中小學校,新建教師週轉宿舍14072套。從2011年至2015年,省財政共安排教師週轉房獎補資金4億元。拓寬教師職業上升通道,有99人獲得正高級職稱。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長期從教教師榮譽制度,共有18萬餘名教師獲得長期從教榮譽證書。

創新教師管理體制機制。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改革試點,全省共有2325所公辦普通中小學、幼兒園在編在崗的146496名教師進行了首次註冊。加強全省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工作,在全省11個設區市各選擇1個縣進行交流輪崗改革試點。2014-2017年,全省共交流輪崗校長教師3.5萬餘人,有效促進了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資源均衡配置。

(七)教育投入:從“努力籌措”邁向“優先保障”

1986年起,省委、省政府規定每年教育經費必須達到“兩個增長”,到1992年,全省預算內教育事業經費總支出首次突破10億元,達到10.7億元,與1978年相比增加近9億元,年均增長14.04%

2002年全省教育經費投入達到116.9億元,2017年,我省教育經費投入達1174.4億元,較2016年增長11.9%,全省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4.73%,財政教育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18.38%。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支出連續6年成爲全省財政第一大支出。2016年,我省下達義務教育保障經費47.97億元,比2015年的43.34億元增長10.26%,比2006年的6.74億元增長6.1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在基礎教育階段投入320多億元,在職業教育階段約投入35億元,在高等教育階段約投入100億元。

二、總結當下:江西教育改革40年的經驗啓示

一要聚焦“堅強保證”,堅定不移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抓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扣重要問題出實招,緊扣重大任務抓推進,緊扣重點工作要實效,持續推動全省教育系統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進展。各級黨組織把方向、管全局、抓黨建、謀發展、保穩定、促落實能力不斷增強,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完善,中小學校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有序推進。“誦讀紅色家書講述英烈故事”成爲生動的思政課。

二要聚焦“根本任務”,堅定不移推進立德樹人。立德樹人關係黨的事業是否後繼有人,關係國家前途命運。必須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爲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全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40年來,我們認真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持續用力、久久爲功,不斷提高學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實踐能力。以“三色文化”鑄魂,積極推動“三色”文化進入國家教材,近年來,國家中小學教材採用江西文化、江西故事、江西元素明顯增加。圍繞“知(學一些贛文化)、行(走一段研學路)、踐(做一件公益事)”開展了系列主題活動。

三要聚焦“工作目標”,堅定不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40年來,我們牢牢把握“以人民爲中心”的執政思想,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堅持以讓人民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爲目標,解民生之憂、謀民生之利,着力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人民羣衆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各地各校把教育扶貧作爲重大政治任務,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加大特殊羣體幫扶力度,各項教育民生工程任務落細落實,教育差距不斷縮小,公平步伐進一步加快。

四要聚焦“重要動力”,堅定不移深化教育改革。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40年來,我們堅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向創新創業要活力,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不斷增強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一批標誌性、引領性改革舉措取得明顯成效。出臺系列改革文件。積極推進“四市三校”改革試點。創新省委組織部與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聯合開展的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工作。高校創新創業改革深入推進,在連續四屆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累計獲得4金、26銀、81銅的好成績。

五要聚焦“重要使命”,堅定不移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40年來,我們堅持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謀教育,堅持將教育工作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我們積極發揮人才培養優勢,加快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專業。緊扣我省航空、電子信息、裝備製造、中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導產業,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優化教育結構佈局。實施“百校聯百園、千博進千企”,進一步健全高校與企業科技成果線上線下對接機制。加快推進教育領域“互聯網+政務服務”和“只跑一次”“一次不跑”改革,讓羣衆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助推營商環境改善。發揮高校文化領域研究優勢,助推特色產業創新發展。

三、展望未來:江西教育改革發展的輝煌前景

一是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將更加凸顯。牢牢把握“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這一教育定位,認真貫徹《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牢固樹立抓教育就是抓發展、抓未來、抓核心競爭力的觀念,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爲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我省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羣衆期待相契合,確保教育事業優先規劃、教育投入優先保障、教育資源優先配置,確保“兩個只增不減”投入目標在江西落地。

二是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將更加健全。緊緊扭住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爲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個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個領域,着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突出鑄魂固本,認真抓好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充分運用我省豐富的紅色資源,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知識素養、綜合能力,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將更加強化。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及我省實施意見,全面實施師德建設工程,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啓動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抓住重點難點,推進高等學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切實提升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社會氛圍。

四是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將更加深入。以改革開放40週年爲契機,堅定不移推動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認真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及我省實施意見,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堅決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穩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和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有序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實施好江西“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劃,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中外人文交流基地,構建我省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

五是教育事業發展根基將更加夯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定於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動成立全省各級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導權、話語權,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使教育領域成爲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深入推進全省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建強建好各級黨組織,持續開展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專項巡察,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推動全省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