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退圈之時,“幣改”出頭之日

兩個月前笑看FCoin暴漲的張健或許不會想到,一場轟轟烈烈的“幣改”運動竟然會如同煙花般匆匆劃過。如果說熊市與“交易挖礦+平臺幣分紅”模式的快速隕落成爲了這場運動快速破滅的導火索,那麼張健就是點燃這根導火索的始作俑者。

不懂經濟的創始人

據說,張健“跑路”了。在筆者的幣圈朋友圈裏,這種消息每天都在散播,之前是朱潘,如今主角變成了張健。每個階段的主角不同,但選擇主角的原因都很相同:“韭菜”都被你割傷了,編(shuo)個(ju)故(shi)事(hua)怎麼了?

張健退圈之時,“幣改”出頭之日

張健曾說,FCoin名稱中的“F”,代表着兩層含義:金融交易系統,FCoin上200萬筆每秒鐘交易處理能力,堪稱交易所中頂尖水平。另一層是Future。“最重要的不是金錢,也不是情懷,是未來。”回過頭來看,FCoin中某些技術水平確實可以算的上頂尖,張健本人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頂尖的技術人才,但對於未來,這位不懂經濟的創始人在整個FCoin的運作中可謂“昏招迭出”。

從FT暴漲暴跌,到Bizkey宣佈退出幣改試驗區,再到QOS上線三天破發80%,周小雪離職事件,FCoin的朝令夕改與面對危機時的處理能力着實顯示出張健作爲FCoin的領導者已經失去了掌控全局的能力。

“以前我認爲自己是莊家,至少也是莊家的同夥,現在我頂多算高級‘韭菜’”王唯(化名)是QOS的私募投資者,據他說,在Bizkey宣佈退出幣改試驗區前,他們就已經得知了QOS將要登陸主板C的消息,並且以最低的私募價格拿到了QOS的私募份額。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第一天10%漲停後,QOS便開啓了下跌通道,直接破發80%。對於王唯和他背後的投資機構來說,QOS的破發讓他們大跌眼鏡。現在,王唯和他的團隊不得不每天去FCoin總部要求“維權”,但對於他這樣的高級“韭菜”來說這不過是尋求安慰的一種方式。

和王唯一樣的更多機構栽倒在了FCoin的平臺幣項目上,對於那些曾經深諳投資(tou ji)之道的機構而言,FT的破滅堪比“龐氏騙局”,而其在設計架構上的“死亡螺旋”卻是經濟學中最爲簡單的原理。

FCoin的發展大體取決於這個公式:當日手續費=幣價(FT價格)*幣數量(當日挖礦數量)。

在每天手續費不變的情況下,FT價格升高的時候,每天挖出的礦數量就會少,這樣可以用來在市場上拋盤的數量就少,客觀上讓FT的繼續上漲更有動力,形成正向循環。也就是上升螺旋。

當FT價格下降時,每天挖出的礦數量就多,可拋盤的數量就多。而價格低,大家的拋售意願就強。市場上的拋盤意願更強,拋盤數量更多,幣價就會進一步降低。也就是死亡螺旋。

顯而易見的是,在FT發佈的初期,伴隨着張健過往光環(幣圈投機看大佬的時代)和嶄新的“交易挖礦+平臺幣分紅”機制,利好疊加,FCoin處於上漲過程中會步入快速通道。但當外部市場發生變化,加上手續費不會永久增長,缺乏利好消息刺激的情況下,一旦FT進入下跌通道,死亡螺旋同樣會打開,幣價就會步入“下跌無止境”的通道。

張健退圈之時,“幣改”出頭之日

張健退圈之時,“幣改”出頭之日

作爲天才的技術人員,張健甚至連基礎的經濟學都沒有掌握,對於一個每天都充斥着投機與逐利的巨大交易平臺而言這無異於一顆定時炸彈。

一個人的“幣改”

實事求是地說,FCoin所提出的“幣改”並沒有錯。幣改,是指以區塊鏈技術爲依託,對於公司和其他經濟主體所擁有和形成的多元資產形態(如股權、物權、有價證券以及商品、服務等),改造爲統一的通證(token)形式,組織形態變更爲社羣組織形式,以社羣自治方式維護其生產經營和其他經濟活動。

孟巖、元道等通證派的骨所組建的FCoin幣改委員會,在吸引一大批擁簇者的同時也可以視爲一次區塊鏈行業的技術佈道者們的嘗試。技術與嘗試本身都沒有錯,錯的是初衷與決策的人。

在Bizkey被QOS插隊後,孟巖在接受《節點財經》採訪時曾表示:“QOS 沒有經過幣改流程,是綠色通道項目,我們幣改社羣沒有接觸。一定要說插隊的話,QOS 插隊的是 FCoin 主板 C,沒有插隊幣改,Bizkey 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幣改公示項目”

言下之意已經很明確。Bizkey與幣改都沒有錯,然而QOS的插隊卻違背了幣改的初衷。Bizkey的COO張曉航的話再次印證了這一點“退出原因很簡單,因FCoin相較其他交易所,比如幣安、火幣,公告太頻繁,而且都是半夜公告,規則也經常改動……我們是一個線下需要紮實落地的項目,是需要晚上睡覺的團隊,我們生怕出了什麼規則,半夜又突然改了,所以決定不上FCoin。”

用白話解釋就是,對於幣改,不論是佈道者還是參與者大家的初心都是一致的。然而,最終決定權不在他們手中。FCoin通過規則的朝令夕改給QOS開啓了綠色通道,也違背了幣改初衷。最終暴跌了結果也是市場最有力的投票武器。

作爲QOS幕後方,上市公司奧馬電器在P2P爆雷頻發的背景下已經是壓力重重,通過QOS私募,項目方便收穫了價值1.4億人民幣的ETH。對於資金鍊已經緊繃的P2P行業來說,1.4億能幹的事情相信有很多(比如補窟窿)。

顯然,如果“幣改”只是一場技術極客們的社羣試驗本無可厚非。然而,當與金融連接在一起,並且在這個社羣衆自上而下充滿着投機氛圍時,這已經不再是一場純粹的技術革命了。

此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東就曾提出了“幣改”如同“資產證券化”,在一定程度上,打着“幣改”幌子而行集資行爲的FCoin已經構成了非法集資、集資詐騙與實施傳銷的行爲。據筆者瞭解,王唯所在的基金已經開始準備以“非法集資”和“集資詐騙”罪名起訴張健與FCoin。

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曾多次提到了社羣的概念,而其本人也做到無我之境,去中心化也正是區塊鏈的核心。對於FCoin和張健而言,不論提出何種創新理念和方式,初心如果變了將註定與區塊鏈本質背道而馳。在已經相對“集權”的FCoin社羣中,若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幣改,張健退出將權利歸還給社羣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