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上展出的葫芦艺术品十分精美张宁摄

□本报记者郭戈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窦志飞

丹桂飘香贵客来,载歌载舞迎盛会。又是一年盛会时,第五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于9月28日至30日(交易区延长至10月5日)在鹤壁市朝歌文化园隆重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全国4个省(区)的6个城市、全省18个省辖市的1220家企业、共计逾4000人参展,规模创下历届之最。毋庸置疑,这是一场声势浩大、名品汇集、文化与经济交融的盛会!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文博会已在鹤壁连续举办五届,办会规模越来越大,参展客商越来越多,对外品牌越擦越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鹤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燕表示,本届文博会以“创意、融合、开放、共享”为主题,持续构建具有鹤壁代表、中原特色、全国意义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着力推动中原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1

筑巢引凤,鹤壁喜迎八方宾客

朝歌殷商文化、浚县古城文化、鬼谷子军事文化、子贡儒商文化、姓氏根亲文化……提起鹤壁的历史文化,一个个叫得响的品牌让人津津乐道。每年,遍布于全市乡村的各类节会就有逾300场次;殷商王朝的国都——朝歌和《封神榜》里的神话传说广为人知;《诗经》中描写淇河的诗歌就有39首;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石林会议旧址记录着刘邓大军千里南下的历史足迹;豫剧牛派名段《七品芝麻官》更是家喻户晓,风靡全国近半个世纪……如今,鹤壁的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和文化风貌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一切都为文博会在鹤壁的落地生根奠定了重要基础。

鹤壁对举办文博会有多重视?从顶层设计、硬件投入上可见一斑——为使文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该市投资30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总面积58万平方米、可容纳1500多个商户的朝歌文化园,并将其中的标志性建筑——鹿台阁作为中原(鹤壁)文博会的永久性会址。

在一路之隔的文博会另一展区——朝歌里人文小镇,一个集“文、娱、购、食、宿、赏、朝拜、演艺、游客集散”九大功能于一体、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殷商文旅街区已然成型,与朝歌文化公园、淇河旅游景观带一起,形成了豫北地区乃至全省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

以上种种着眼长远的规划与设计,让中原(鹤壁)文博会“文化+旅游”的特色日益彰显,历久弥新。

“从报名参展到现场布展,一直有工作人员和我们对接,跑前跑后安排住宿、交通等事宜。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和他们沟通都能很快解决。”在本届文博会A展区,来自山西省晋城市的参展商雷晋峰已是第二次参展,每次都能感受到如沐春风般的暖心服务。“中原(鹤壁)文博会的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但各项筹备工作却忙中有序,远超我的预期。”雷晋峰告诉记者,本次参展他带来展销的商品是晋城铁壶,希望借助文博会这一平台,再次创下新的销售纪录。

雷晋峰的感受,代表了众多参展商、游客的共同心声。在历届文博会中,鹤壁市均致力于提供温馨、周到、热情的展会服务——记者在现场随时可见消防官兵、医护人员执行勤务的身影;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穿梭于各个展区,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服务;食药监部门对全市餐馆、饮食摊点进行严格的全面检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为了不影响日间供电,供电公司深夜组织施工,更换运行年限超过15年的老旧设备,全力确保文博会期间安全供电。

开封市文产办主任董发轮说:“每次来参加中原(鹤壁)文博会,从发出邀请到展位布置再到志愿服务、安全保卫,鹤壁市全程安排得都很到位,各种保障措施也十分有力,解除了我们异地参展的所有后顾之忧。”

“为了确保文博会各项活动能顺利有序进行,在做好展馆布置、客商邀请、环境营造的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一对一’‘点对点’接待展商的服务机制,通过增设银行服务点、提供物流服务、保障通信畅通、增加公交班次、组织志愿活动等措施,全力为展商和游客提供便利。”鹤壁市文明办主任叶成民表示。

2

搭建平台,促进文化多元融合

开展区域文化交流的同时,中原(鹤壁)文博会正日益发挥着向外界宣传和弘扬中原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集中展示中原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促进各地文化产业互相交流、学习,实现多方共赢,进而推动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鸟捏得也太逼真了!早就听说鹤壁的泥塑美,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在文博会A展区鹤壁馆的憨刀文化创意园展区前,来自济源市的游客张永安告诉记者,他一下火车就迫不及待地赶到文博会现场,“一进场就感受到了热烈的展会气氛,中原(鹤壁)文博会不愧是一场省级文化产业盛会。”

“识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这一说法自古用来形容北宋官瓷的收藏和赏玩。在文博会A展区开封馆,开封市御品官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围满了来自全省各地的瓷器爱好者。

该公司展出的瓷器,器型模仿古代的青铜礼器、玉器等,釉色粉青,紫口、铁足、龟背片、鳝血纹,圆润如玉,攥之出油。“北宋官瓷代表着中国青瓷艺术的最高成就,厚重大气,是中国最优秀的陶瓷文化遗产。”北宋瓷器爱好者赵希文告诉记者,每年文博会召开之际,他都要来看看开封馆展出的官窑瓷器,他已与该展位负责人陈连义结下深厚友谊,日常遇到收藏方面的问题,也会通过电话、微信进行深入交流。

波兰馆的琥珀、爱沙尼亚馆的珊瑚、鹤壁馆的剪纸、洛阳馆的牡丹画、周口馆的麦秆画……徜徉在文博会的文化“海洋”里,眼睛总是不够用的,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多元融合、相互映衬。这一切都让人感慨:搭建一个优秀的平台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与不易!

起步于2014年的中原(鹤壁)文博会,每一届都能吸引数十万名游客的目光。据统计,四届文博会共吸引省内外参展商4100多家,参展人数逾246万人次,已成为展示中原文化形象、构筑文化高地,搭建中原经济区与国内外各地区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真正改变了“节会一阵子,散会撤摊子”这一传统办会现状。如今,文博会早已成为鹤壁市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成为中原地区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

“除了举办文博会外,每年在鹤壁举办的节会活动还有中国(鹤壁)樱花文化节、‘中国诗河·鹤壁’诗歌大赛、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等,已形成春有樱花节、夏有诗歌会、秋有文博会、冬有民俗文化节的常态化节会经济格局。通过开展上述一系列节会活动,进一步带动提升鹤壁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石作用。”鹤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燕说。

3

鹤壁元素,为出彩画龙点睛

在历届文博会中,鹤壁文化元素的体现,犹如画龙点睛之笔,屡屡在精彩纷呈的活动中将气氛推向最高潮。

“金不换唱得实在太棒了,好久都没有在现场听过这么纯正的豫剧唱腔了!”来自南阳的戏迷黄彦平已是第三次来参加文博会,在展会中现场听豫剧牛派艺术传承人金不换唱戏,是吸引他驱车400多公里前来的重要原因。

豫剧牛派艺术是鹤壁市重要的文化名片,其创始人为著名豫剧丑角大师牛得草,传承人有金不换、王艺红等知名演员。作为豫剧牛派艺术最重要的传承人之一,金不换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基层群众送去高质量、高水平的演出,每年的演出场次都在300场以上。同时,他还远赴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欧美国家开展交流演出,不仅弘扬了中原文化,也为加强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10月27日晚,在第五届中原(鹤壁)文博会文艺晚会现场,鹤壁市朗诵协会成员在朝歌文化园鹿台阁广场的舞台上朗诵了这首《淇奥》。朗诵者们举止优雅,嗓音甜美,将这首诗歌演绎得深情大气,令台下的游客如痴如醉。

“听了《淇奥》《泉水》等诗歌的吟诵,愈发使我想去深入了解鹤壁的历史以及诗经中所描述的淇河。明天逛完文博会,我一定抽空去淇河诗园走走。”来自安阳的苏女士告诉记者。

鹤壁是诗经的故乡。千百年来,醉情山水的名人骚客在淇河两岸留下两万多首诗篇,成为鹤壁自《诗经》源头一直奔流不息的文化血脉。2014年9月,淇河被中国诗歌学会命名为“中国诗河”,由此,诗歌成为了鹤壁闪亮的文化名片。今年5月,第四届“中国诗河·鹤壁”国际诗歌大赛开赛以来,得到海内外近6000名汉语诗人的广泛响应,共收到参赛作品逾1.2万首。最终,经过严格的鉴定和评选,《鹤之壁,诗之经》《淇河,生命的柔软与厚重》《诗经里的故乡》等作品脱颖而出,斩获大奖。

文博会的举办地——朝歌文化园紧临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的淇河。不少慕名前来逛展会的外地游客,到了现场后纷纷被眼前的淇河美景所折服。站在朝歌文化园鹿台阁三楼俯瞰,波光粼粼的河面泛着清澈的涟漪向东流淌,如同一条玉带从鹿台阁的脚下蜿蜒而过。

“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要不断与时俱进,从而赢得时代的认同。诗歌已成为鹤壁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要放大诗河的光芒,使经典诗歌文化像千年不息的淇河一样得到传承与发展。”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表示。

是的,如同诗经中的淇河一样,鹤壁文化有着太多令人着迷的元素。鹤壁文化因文博会而绽放独特的魅力,文博会也因有鹤壁文化元素的点缀而熠熠生辉。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通过举办中原(鹤壁)文博会搭建文化交流和产品交易平台,弘扬中原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鹤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燕说。

“与往届相比,本届文博会不仅得到了各省辖市及山东、山西、湖南、新疆等省(区)的支持,还邀请到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等1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会参展,规模更大、人气更旺、品质更高。通过举办各类展览交易、交流交易等系列活动,搭建中原经济区与国内外各地区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既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对文化改革发展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集中检阅,对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鹤壁市市长郭浩表示,鹤壁市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文化新体系,着力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盛会,为河南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增光添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