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客棧之前介紹過陳誠的長孫陳宇廷,身爲將門之後,卻一心向佛,成爲大德之人,備受尊敬。

今天,我們再來介紹一下陳誠的孫女,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名叫陳宇慧。

說到陳宇慧,大家可能都沒聽說過,不過她後來改名叫鄭豐,相信喜歡看武俠小說的人都聽說過,曾以一部《天觀雙俠》,獲得全球華文新武俠小說大賽最高獎“中華武魂”的桂冠,被稱爲“女金庸”。

鄭豐是陳宇廷的親妹妹,父親是臺灣前“監察院院長”陳履安,也就是陳誠的長子。

鄭豐出生時,祖父陳誠已經去世八年了,她的祖母也患上了老年癡呆症,而她的父母更是緘口不言,所以,鄭豐對於祖父的印象都是從小學的教科書上得知的。陳誠當年爲推行土地改革,走遍了臺灣鄉間,民間對陳誠的評價也非常高,尊稱他爲“陳伯”,因此一提到陳誠,鄭豐還是非常驕傲的。

鄭豐的父親陳履安雖然位高權重,但思想卻不古板,尤其喜歡看武俠小說,這一點對日後的鄭豐影響很大。鄭豐剛剛識字時,父親就拿金庸的武俠小說給她看,小小年紀的鄭豐對金庸的小說非常着迷,爲此也熱愛上了歷史,甚至還“不務正業”,經常跑到學校圖書館去查歷史資料。

對此,陳履安盡顯一個父親的寬容,甚至還對鄭豐給予極大的支持。因此,小學還沒畢業,鄭豐就讀完了所有的金庸武俠小說,中學時候就開始嘗試寫中篇和短篇武俠小說。

不過,鄭豐並沒有爲此停頓學業,只是把文學當作一種興趣,而不是人生的職業。和哥哥陳宇廷一樣,鄭豐高中畢業就去了美國讀書,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商業管理專業。

大學畢業後不久,鄭豐就結婚了,並隨丈夫去了倫敦。一年後,鄭豐去了香港,入職香港荷蘭銀行,成爲一名資深的可換股債券專家。

本來鄭豐的人生軌跡可能跟“女金庸”沒有太大的聯繫,不過,在工作沒多久,鄭豐連續生下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她利用休產假的時間重新開始創作,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後來,鄭豐乾脆辭掉工作,在家做起了全職太太,在照顧家人之外,將時間全部放在了武俠小說的創作上。

剛開始,鄭豐曾向幾家出版社投稿,但都石沉大海。鄭豐覺得自己的名字“陳宇慧”太文雅,容易讓觀衆誤解她的武俠小說太過柔情,不夠陽剛,於是就用丈夫的姓“鄭”,以“鄭豐”爲筆名開始寫作。

2005年,鄭豐完成了她創作多年的武俠小說《天觀雙俠》,這部小說在網上的瀏覽量達到400多萬次,並獲得全球華文新武俠小說大賽最高獎“中華武魂”的桂冠。

武俠文學研究專家韓雲波評價《天觀雙俠》說:“作品語言和故事深得金庸以來武俠小說之精髓,顯示作者對宏大結構的駕御能力,故事精彩,文化背景廣闊,語言純熟,描寫武功、智謀、幫會等,皆有可圈可點之處。”

《天觀雙俠》獲得成功後,鄭豐又陸續創作了《生死谷》《靈劍》等多部武俠小說,內地多家出版社都有出版。

說到這裏,大家可能會不理解,像陳宇廷、鄭豐這樣的名門之後,完全可以藉助家庭的影響力從政或是經商,爲什麼他們兄妹一個皈依佛門,一個從事武俠小說創作呢?

其實,這跟陳家的家風有很大關係。陳誠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嚴格,他自己清正廉潔,也要求孩子們守紀律、不張揚,也因此被臺灣媒體稱爲“權勢家庭中家教最好”。陳誠的六個子女中,出了四個博士,而且都畢業於世界知名學府,但他們都打扮普通,從不以父輩的地位來炫耀。

除此之外,陳誠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像他一樣從軍或從政,而是希望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人生軌跡去走。這一點,在他這個級別的家庭中着實難能可貴。

歷史客棧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